2006年,洋品牌在中国遭遇了一场场信任危机。包括索尼、肯德基、雀巢、高露洁、SKII等诸多洋品牌,由于品质等方面存在损害身体健康因素,被执法部门查处、媒体曝光。 对企业来说,产品或者服务发生质量问题往往是致命的。但实际上,这些品牌现在看来也没受什么大的影响。索尼还是精致高品质的代名词,依然不少人对它怀揣“梦想”。肯德基在发生苏丹红事件之后,虽然因处理不当受到全国媒体口诛笔伐,但苏丹红的关注热点过后,肯德基餐厅中依然人头攒动。而各地的肯德基早前也曾被曝出售卖过期食品、在汉堡包中吃出铁钉等杂物事件,但除了全国各地媒体兴奋地炒作一回之外,市场反应却一片平静——没见到谁因为苏丹红或是铁钉不吃肯德基。 我们知道有种叫“康泰克”的感冒药,曾经也被曝光含一种“PPA”成分,但现在这个感冒药品牌仍然是长青树,人们仍然视“康泰克”为感冒药的顶尖品牌。 还有立顿红茶。立顿茶包用订书钉封口引起了媒体对它的关注,于是卫生安全遭到质疑。可是很多消费者似乎不买账,照喝不误。甚至还有消费者这样替立顿解围:订书钉的成分是铁,边喝茶边补铁,花一样钱补两样,赚了!为什么呢?因为立顿是速溶红茶市场的主导品牌,已经融入到了很多消费者的心智中。因此即使立顿使用订书钉在袋泡速溶茶涉水包装物中也顶多“痉挛”一下,“订书钉事件”最终不了了之。 还有宝洁、强生、惠普,都发生过类似的危机。最近,丰田也出现了“质量门”事件,丰田章男焦头烂额,丰田是不是还会豪气的宣称“有路的地方就有丰田车”,是不是会遭到消费者抛弃,我们拭目以待。 我们不得不感叹大品牌化解危机的能力,这也是品牌价值的体现。虽然消费者知道他们有质量问题,甚至可能对身体有毒有害,但大多数人还是宁可相信出现的这种问题只是一次意外,经过危机处理自然不会再出类似状况,所以他们并不会因为这些状况完全否定或抛弃这些品牌。因为这些大品牌已经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化入了人们的内心,所以在风波中人们也在为这些内化于心的品牌辩护。比如我们遇到诺基亚死机的时候,会改变对它的忠诚吗?我会强调说其他的手机也一定不能避免这个问题。就是这个道理。 而我们很多的国内品牌却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感,否则一棋不慎,满盘皆输,一旦陷入危机就会给品牌致命的一击,甚至一蹶不振。因为国内品牌大多不够强、不够大,中国品牌虽globrand.com有知名度,但品牌的美誉度与忠诚度不足。所以一旦品牌发生危机,消费者就会倒戈而去,以致品牌永无翻身之日。 比如三鹿遭遇的三聚氰胺事件,几乎是灭顶之灾。而今,“三鹿”品牌仅以730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被拍卖。而三鹿在鼎盛时期,曾被国内某机构评估为价值超过100亿元,前后的价值竟然会相差千倍!实在叫人痛心疾首。 而2001南京冠生园被揭露使用陈馅做月饼,在危机发生之后,中国消费者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冠生园彻底无人问津,仅仅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让冠生园黯然被市场抛弃。 为什么肯德基危机与冠生园危机对品牌的影响会截然不同?为什么遭遇同样的危机,大品牌岿然不动而中国的企业却兵败如山倒?原因不仅是人家采取的化解危机措施,更多的在于大品牌的生命力之强,化解危机能力之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