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品牌重新定位?

2010-04-18 08:15 来源:全球品牌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从九龙斋与康师傅的对诀看如何为品牌重新定位
 
    现在企业都知道,打造一个品牌,需要一个鲜明的定位。一个鲜明的定位,又是靠长年的聚焦经营累积而来。换句话说,要成功建立一个品牌,就必须坚守阵地,不能轻易改变定位。然而,定位,真的只能“定”在原有的“位置”,不能改变吗?让我们从北京酸梅汤之战谈起。
 
    九龙斋与康师傅的对决
 
    酸梅汤作为京城的一种传统饮料,尽管康师傅与信远斋的产品早就出现在市场货架上,但一直没有进入主流消费的视野,也一直没有一个强势品牌主导这个品类。自2007年九龙斋启动“解油腻”品牌战略以来,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品类教育,多个酸梅汤跟随品牌搭上“解油腻”顺风车,销售在短时间内都得到快速增长。其中,九龙斋的最大竞争对手——康师傅,凭借其强大的渠道网络优势与低价策略,在大流通收获了近2/3的市场份额,对九龙斋的品类主导目标构成了压力。九龙斋便转而诉求“全天然熬制”,将康师傅重新定位为“工业配伍”的廉价产品,从而给其贴上了不健康的负面标签。
 
    如此一来,与通常说的“定位”需要坚持不是产生矛盾吗?到底为什么需要“重新定位”,何时需要“重新定位”,如何“重新定位”?
 
    回顾上述酸梅汤之战,不难发现,重新定位的原因不外乎两个字,那就是竞争的“变化”。众所周知,“变化”,是当今市场唯一不变的真理。在这个变幻莫测的大竞争时代,要把握定位的精髓,理解“重新定位”的实质是至关重要的。
 
    基于品牌自身发展需要时的重新定位
 
    1994年,椰树曾经成为全国饮料销量第一的品牌;1997年,露露是果蔬类饮料中的销量冠军;而维维豆奶,更是豆奶品类历年的领导品牌。像这些知名的品牌,都取得各自所在品类的主导权——椰树代表椰汁,露露代表杏仁露,维维代表豆奶——为什么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到达了坡顶,再也无法持续突破呢?
 
    也许先了解王老吉是如何打败中国可口可乐的案例,会更容易洞悉问题的本质。
 
    尽管王老吉把可口可乐当成自己的对手,但一开始打的是侧翼战,“怕上火”,离可口可乐的主阵地远着呢。等可口可乐醒过神来,王老吉已树大根深,牢牢的把凉茶品类连同王老吉的名字楔入到人们的心智了。这时就需要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转换战略形式,需要立刻发动进攻,用最快的速度攻城掠地。根基一旦稳固,借助全国一片热销效应,王老吉立马掉转枪口,直指可口可乐,宣称自己是“全国最畅销的罐装饮料”,打得可口可乐是胆战心惊、节节败退。
 
    由王老吉的重新定位战略不难发现,当品牌一旦主导了所属品类,其竞争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此时的领导品牌,需要进行自我攻击和完善,不断强化其领导地位,或把竞争方向转向品类外部,寻找新的竞争对手,如王老吉进攻可口可乐一样,进一步扩大品类的消费。也就是说,主导了某一品类的品牌,需要重新定位,将品牌战略转换成品类战略,通过推动品类的不断成长,带动品牌的持续成长。比如,维维豆奶本应针对牛奶进行重新定位,诉求“植物蛋白”的价值,由此扩大豆奶的消费。实际情况却是,企业没有启动重新定位战略,发现豆奶的销量难以实现期望中的增长,而误以为豆奶品类消费已经到达顶峰。当看到牛奶的消费方兴未艾之时,转而错误的推出一个牛奶品牌“天山雪”来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本质上却是帮助对手来扼杀豆奶的成长。维维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业已主导了品类的品牌,若不能及时的、正确的进行重新定位,主动更新,就很容易在消费者的心智中被固化下来,造成品牌老化的印象,继而慢慢淡出消费者的视野。
 
    基于外部竞争环境巨变时的重新定位

公司标志
编辑:微凉
连天红 品牌传播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