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品牌勾搭上娱乐会怎样?(2)

2010-06-20 10:37 来源:中国管理加油站 我要评论    

分享到:

  这些品牌植入到电视剧、电影内容中,以道具的方式出现在受众眼前。在电视剧或者电影的播出过程中,受众无法逃避品牌的出现。品牌在这里的植入已经更深一步。品牌游离于内容载体内之外,内容载体必须出现某些道具,但是这些道具却可以不限定某一个品牌。虽然道具必不可少,但是品牌却可以更换甚至舍去,如果没有品牌照样不影响内容的传达,因此这种状态仍然是游离的,效果也是有限的。

  在内容植入的考虑时,品牌首先必须植入得自然,不要露出太多的商业痕迹以影响内容的娱乐性,才不会适得其反。另外,植入内容需要充分考虑剧情,《天下无贼》中的宝马汽车,厂家也是付出了广告费的,但是却因为影片中一句台词“开好车的不一定是好人”,而对宝马汽车产生了负面作用。

  案例:业内人士评价说,只要007系列电影开拍,其中一定会有欧米茄手表。由于手表对于特工人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无论是约定时间还是执行任务,手表的出镜率

是非常高的。欧米茄把握住这一点,让自己的品牌频频以优质的性能形象出现在荧幕上,给观众带来一种值得信赖的品牌联想。

    融入内容,相依相存

  将品牌完全植入内容载体,融合为内容表达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是很多植入式广告希望达到的效果。因为品牌与内容合为一体,不仅会在内容的传达中借助受众对于内容的关注而“隐性”地传达品牌信息,还能为受众带来不经意间比较完整和准确的品牌体验,令受众难以抗拒,使得内容的娱乐性与品牌的商业性无缝结合。

  在这种情况下,品牌带给受众的不只是品牌单一的表面信息,还包括听觉、视觉和感官上多层面、多方位的品牌信息传达。操作起来,对白植入、情节植入和形象植入等植入手段都服务于品牌信息的传达。在内容的表现过程中,主人公对于品牌的使用和感情可以让受众间接地体验品牌。如果内容中没有品牌,或者有关品牌的信息和故事,剧情有可能就无法顺利实现。

  这种高程度的植入,对于品牌来说比较有效,更有利于观众接受。但是整体操作起来需要从内容形成之前就下手准备,操作周期比较长,过程也比较复杂,预期的效果更是难以控制。

  案例:电影《手机》以摩托罗拉手机为线索,剧中所有演员使用的全是清一色的摩托罗拉手机。当然,电影中除了出现多款摩托罗拉手机,还经常响起摩托罗拉手机的标志性铃声。最重要的是,整个故事情节都围绕手机展开,不同的角色对于不同的摩托罗拉手机型号的选用也为电影观众提供了一种模仿的范本,让受众深刻感知产品的使用特点以及品牌的精神内涵,达到了1+1>2的传播效果。

    内容服务品牌

  —从麦迪逊走向好莱坞

  近年来,国外涌起了一股品牌内容营销热潮。这种内容营销方式已经突破了广告人制作广告,或是请内容制造商来为品牌植入广告的做法,而是由广告人从品牌宣传的商业角度出发,为品牌量身定做内容产品。而且内容产品的范围很广,包括媒体印刷品(书报、杂志)、电子出版物(数据库、电子音像、光盘、游戏软件)、音像传播(影视、录像、广播)等具有大众传播特性的载体。另外,一些品牌赞助和主办的具有娱乐和新闻效应的活动也是一种内容平台。

  内容服务品牌,是从一开始编剧时就站在品牌的立场上,设置具有娱乐价值、能够抓住消费者眼球的故事情节或者娱乐事件,制作成内容产品之后,降低观众的戒备心理,最终释放品牌的商业价值。

  将品牌内容娱乐化,让受众在轻松的心态下自然而然地接受品牌并与之融合,能够更加精准地与目标消费群体沟通,获得更好的品牌传播效果。如今在美国,徜徉于麦迪逊大道的广告人已经瞄准了好莱坞的商业机会,希望以这种新形式的内容营销重新捕获消费者的注意力。

公司标志
编辑:微凉
连天红 品牌传播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