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北京的福田汽车,现在碰到就是这种情况。 福田汽车是亚洲最大的商用车汽车制造商,以生产农用车起家,之后陆续生产卡车,皮卡,客车,微型车,suv mpv等车型,市场认知核心在于是一个商用车生产厂家,消费者认知是一个生产卡车的企业,受众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福田汽车发展成一个多元化,综合性的,年销售额超百亿的汽车企业。 对于这样一个企业,它的产品并不是单一的,主要用户又是企业globrand.com。因此,它在品牌上的认知对一般受众是较弱的。针对当下中国汽车销售超千万的市场格局,福田汽车进军乘用车市场的方向势在必行。方向是没错,但要进入这个市场,不是说说那么容易的。这关乎很多因素,这其中就是品牌重新升级,再定位的问题。 福田汽车如何定位,应该造什么样的车,为什么样的人服务,这些都是要首席执行官来考虑的。(我们这里的首席执行官就是指企业的一把手) 福田的品牌是商用车的品牌,具体联想是卡车、客车、或农用车。这些对转型乘用车都非常不利,要改变这些不利因素,让这些因素为新的品牌定位所用,是一个难题。 我们先从品牌口号开始,过去福田的口号是:与世界同步,致力人文科技,驱动现代生活。一看就是一个功能性的表述,还没有具体的品牌指向。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量。福田认为,要进入乘用车市场,首先要提振母品牌,也就是福田的品牌。所以,他们先从母品牌入手,提出了“科技·未来之美”品牌主张,以开启母品牌的传播与打造。如果福田的母品牌有所提升,将对随后推出的乘用车品牌和以前所拥有的全部商用车品牌,形成有力的支持,这是母品牌提振的主要作用。 转过头来,我们再讨论一下,“科技·未来之美”这个新的品牌主张。“科技·未来之美”表现的是福田汽车崇尚科技创新,以人为本的造车理念。但我们觉得他们这种提法,早己不新鲜了,几乎所有的汽车企业都有这样的提法,并没有将其品牌的核心价值展现出来,或者说是功能性的指向不明显,如果更加具体一点来看。依我们看,福田汽车应切入时尚,激情,大美的方向,以迎合消费者对中级车为核心的兴奋点,这样或许可在未来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从品牌组合的角度来看,福田汽车学习丰田汽车的方法肯定是对的,采用伞品牌模式,将福田的多品牌格局一网打尽,也能容下福田丰富的产品线。因为福田不可能走单一的品牌战略。 做为首席执行官,象福田这样的工作,是必须深入参与的。一般来说,初创企业可以先以母品牌为核心塑造,然后再横向发展,可以是一品牌多牌,也可以是灌木式模式,不相干式发展。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企业纵向发展,进军多个细分市场。 从商业模式来看,福田汽车这方面应没有什么创新之处,就是生产产品与销售产品,以至于形成行业中的强势品牌。 这是一种老的传统的制造业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对品牌的需求是最大的,而现在线上的一些互联网公司,由于在商业模式上有所创新,品牌与其融合的就非常之好,几乎是两者相融的。 还有一个边际非稀缺成本的概念,核心是卖“无”,那么,什么是卖“无”呢?一个产品一旦用一个初始成本生产出来后,就可以无穷复制而不需要任何追加成本,即边际成本为零,一个成本为零的产品,其它产品如何与它竞争,这种商业模式天下无敌;因为,他们卖得是“无”,而“实”质的产品是无法与之竞争的。 国内的制造性企业,大多以低成本与差异化策略,是从消费者的意愿价格到企业的平均成本之间去找到平衡。还没有跳出窝里斗,形成错位、跨界式的竞争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