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时,象征人间皇帝的玉皇大帝出现了。玉皇大帝的全称是「昊天金阙至尊弥罗至真玉皇上帝」,简称「玉帝」,为总执天道最崇高的神。正因如此,历代皇帝对玉皇的礼拜最勤。据《宋史·礼志七》: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一○一五年)「上玉皇大帝圣号曰大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政和六年(公元一一一六年),又「上玉帝尊号曰大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八仙崇拜的兴起元代是由蒙古民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为了能够统治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元代统治者选择了道教中的全真教派作为国教。因为道教是中国人自己创立的宗教,推行起来易得到中国人的认可。所以,元代的神仙信仰相当普遍,从统治者到庶民百姓都尊礼道士,信奉道教之神。全真道分南宗和北宗。南宋时期,在江南有一支与全真道类似的道派,称为「南宗」,该派以北宋道士张伯端为祖师,道法也源于神仙锺离权、吕洞宾,以修炼内丹为主,并宣扬三教合一思想。元朝统一中国后,有人倡导两派合并,王重阳一派为全真北宗,张伯端派为南宗。南北宗共尊东华帝君、锺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为全真道五祖师,其下各立「七真」。南七真为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刘永年、彭耜;北七真即全真七子。山西芮城县永乐镇,相传为吕洞宾诞生地。吕洞宾「升仙」后,道教徒就其居宅建吕公祠以祀之。金末扩建为观,元世祖中统三年(公元一二六二年)改名大纯阳万寿宫,后称永乐宫。永乐宫壁画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元代道教诸神的形象,也是道教壁画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如三清殿的《朝元图》描绘了以南极、东极、紫徽、勾陈、玉皇、后土、木公、金田为主体的诸神,作恭贺朝拜「三清」的场景,周围环侍金童、玉女、仙伯、帝君、三山五岳、星宿雷电以及青龙、白虎、太乙、功曹、番官、使者等各种神祗二百八十四位之多。《纯阳帝君仙游显化图》,五十二幅,描绘吕洞宾游仙故事,形象生动。从这些图画里,可以了解当时的吕仙信仰及关于吕洞宾的传说。金元之际对吕洞宾的神仙信仰十分盛行,具有广泛的影响,所以全真派借助其社会基础以传播教法,说王重阳得吕洞宾传授道法丹诀……等等。由于吕洞宾是全真教祖师爷,虽然全真教的内丹理论艰深难懂,但全真道士非常重视形象宣传,编造了大量仙话,著名的如八仙及邱处机等人的仙话。在这些仙话中,神仙常常做一些符合民众心愿的善事,以此吸引民众故在民间百姓中信仰者颇多。元代中后期,八仙仙话迅速传播,随之形成了对八仙的信仰,至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全国各地与八仙有关的地方相继建观塑像;道教宫观中增塑八仙像、增设八仙殿,供人祭拜。在民俗活动中表现也很突出,如山西一带形成了寺门祭祈八仙的「敬八仙节」,文人学士还创作了大量的「八仙庆寿」戏供人们祝寿时演出。 中国民间的神崇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