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神图案概说(10)

2010-05-11 14:48 来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杂神崇拜
    明清时期,民间杂神众多,且多归入道教,也有在佛寺中被供奉者甚至还有关于和尚祀道教神行道家之辟谷、黄白的记载。明代社会中,佛教、道教有着相同的处境,不存在根本的分歧和冲突,而在民间影响最深的可能还要数道教。道教除自己造神外,还不断地从民间神信仰中吸收新神,编入其神仙系谱,从而更扩大了道教在民间信仰中的影响。图十八关帝、玄帝、文昌帝君、吕祖、天妃、城隍神、王灵官等较新的神,在民间最受崇祀,庙宇遍于城镇。道士们所尊敬的至高无上的元始天尊或三清,对一般人来说太生疏,难以受到人们的重视,对玄天上帝、太上老君也不十分亲近文昌帝君是考科举的人所尊敬的守护神,与一般人无多大关系,但是因为有不许随意糟踏字纸的信仰习俗,而随道敬惜字纸习俗的扩大,人们似乎对文昌帝君有一种间接的信仰。关帝在宋代被佛教奉为护法神,宋元道教雷法中列为雷部将帅之一,称「朗灵上将」,被赋予斩邪诛妖的神力。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一六〇五年)加封关羽为「关圣帝君」,由此关帝信仰日盛。至清初,在西藏和内蒙也都有了关帝庙,「关帝」还被藏传佛教奉为「八部神」之一。门神也不再是仅有「神荼、郁叠」,并开始由人来担当,最初由李世民选出了唐代开国元勋秦叔宝、尉迟敬德二位将军,后来温峤、岳飞、赵云、赵公明、孙膑、庞涓、青龙白虎神以及钟馗等等也加入了门神的行列。玄帝(真武帝)自明成祖崇祀以来。在民间被奉为镇邪斩妖之神,也极受崇仰。天妃(妈祖)作为海上保护神,在南方沿海的福建、台湾、广东一带香火最盛,至今不衰。吕祖作为炼养成仙的典型,随全真道的盛行而深入民间。至于龙王、火神、山神、土地神、泰山神、送子娘娘等神庙,更是星罗棋布,遍于中国的穷乡僻壤,其数量之多远远超过正规的寺观。人们把自身无力解决的现实问题,寄希望于神灵的佐助,从祈雨求晴治病除瘟、消灾免祸,到生儿育女、发财致富、功名寿数等,无不祈祷于神灵。至清末,如义和团、三元里之抵御外侮,亦求祈神之佐助。这种多神崇拜的状况,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民间神的主要特征
    中国民间的神崇拜不同于原始先民对神的崇拜,它已大大超越原始思维的范畴,带上了各种文化的烙印。民间神崇拜也不同于宗教中的崇拜,它不一定需要某种固定的宗教组织,但民间神崇拜又与原始思维及宗教关系密切。它的形成与原始思维的代代传袭分不开,它所表现的「万物有灵」观念,对超自然神秘力量的信奉以及信仰的自发性、随意性,都与原始思维的特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除以上特点外,民间神还具有如下特征:
    兼收并蓄
    同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一神教相比,中国民间神没有排他性,不仅诸神是互补的,甚至对异教的诸神也是相容的。亦有人在宫观里将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同孔子、如来佛、基督教的耶苏一起供奉,民间百姓也并不注意佛道、民间信仰之间的区别,烧香祈祷不问缘由,和中国的迷信传说相调和,首先表现在毗沙门天王身上,印度式三叉戟换成中国猎户用的虎叉一类兵器,又慢慢从他身上分化出一位「托塔李天王」。北方天王手里拿的法宝换成了雨伞,初步形成了今日一般常见的四大天王的形象。

公司标志
编辑:王丽萍
连天红 图案寓意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