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之中的山水、草木、建筑、家具、陈设构成了完整的造园艺术,其中每一个部分均要应合着造园的主旨,有主有次,互相配合、映衬、对照,方能成就一个完整神韵的园林。对于一个追求山林清韵的园林来说,其家具和陈设不可能落得乡土俚俗或是豪奢靡丽,况且,家具本身处于园林的整体环境之中,彼此映照渗透,仿佛也熏染了一种诗情画意。更为主观地说,身处于园林的人,其人格品藻、一举一动也是要和这外部环境契合妥帖的,一个人可以在园林中做韵人高士,但决不能呈现利欲熏心、俗不可耐的形象。如同文震亨所言:“云林清秘,高梧古石中,仅一几一榻,令人想见其风致,真令人神骨俱冷。故韵士所居,入门便有一种高雅绝俗之趣。若使前堂养鸡牧豕,而后庭侈言浇花洗石,政不如凝尘满案,环诸四壁,犹有一种萧寂气味耳。” 园林之中的家具大致分为室内家具和室外家具。室内家具多是木质家具,细木或漆木,按着不同的场合和功能进行布置。室外家具则多是石制、瓦制,为的是能抵挡风雨侵蚀。总的来说,园林之中家具的布置和形制和正宅大院的家具不同的当然在于前者更加追求艺术性。如同园林的建筑布局一样,家具的布局其围绕着的也是山水草木,家具作为人们欣赏和体验自然之美的物理凭依点,它要提供的便是一个良好的欣赏视角,一个安适的坐卧凭依。所以园林之中的家具布置和形制不求方正严谨,但求自然灵动。 最后不妨参见晚明文人张岱所描写的一处园林和家具的布置,以窥得其一斑: “北园作八卦房,园亭如规,分作八格,形如扇面。当其狭处,横亘一床,帐前后开合,下里帐则床向外,下外帐则床向内。涵老据其中,扃上开明窗,焚香倚枕,则八床面面皆出。穷奢极欲,老于西湖者二十年。” 听戏 “我家声伎,前世无之,自大父于万历年间与范长白、邹愚公、黄贞父、包涵所诸先生讲究此道,遂破天荒为之。有‘可餐班’,以张彩、王可餐、何闰、张福寿名;次则‘武陵班’,以何韵士、傅吉甫、夏清之名;再次则‘梯仙班’,以高眉生、李岕生、马蓝生名;再次则‘吴郡班’,以王畹生、夏汝开、杨啸生名;再次则‘苏小小班’,以马小卿、潘小妃名;再次则平子‘茂苑班’,以李含香、顾岕竹、应楚烟、杨騄駬名。主人解事日精一日,而傒童技艺亦愈出愈奇。余历年半百,小傒自小而老、老而复小、小而复老者,凡五易之。” 明代的文人热衷于看戏、参与戏曲的创作和排演,甚至客串角色,这在前代是绝少见的。文人雅士、达官贵人的家里常常蓄有声伎,养着家乐班子。此风在嘉靖、隆庆之时已露端倪。当时的李开先、何良俊、张岱家中养的戏班子均赫赫有名。明代的剧作家大多属于士绅阶层,如王世贞、汪道昆、汤显祖、陆采、屠隆、阮大铖等,与元曲的作者多为平民和胥吏不同。明代最为文人推崇的戏种当为发源于昆山的“昆曲”,或曰“昆剧”。昆曲因为有了文人的参与创作,故比其它戏种更多了几分“文”意,无论从唱腔、动作、舞台布置、戏服,还是听戏的环境、听戏的观众,都呈现出别样的典雅和隽永之意蕴。著名的昆曲《牡丹亭》、《紫钗记》就是明代戏曲大师汤显祖的作品。 弹琴 “丙辰,学琴于王侣鹅。绍兴存王明泉派者推侣鹅,学《渔樵回答》、《列子御风》、《碧玉调》、《水龙吟》、《捣衣环珮声》等曲。戊午,学琴于王本吾,半年得二十余曲:《雁落平沙》、《山居吟》、《静观吟》、《清夜坐钟》、《乌夜咏》、《汉宫秋》、《高山流水》、《梅花弄》、《淳化引》、《沧江夜雨》、《庄周梦》,又《胡笳十八拍》、《普庵咒》等小曲十余种。王本吾指法圆静,微带油腔。余得其法,练熟还生,以涩勒出之,遂称合作。同学者,范与兰、尹尔韬、何紫翔、王士美、燕客、平子。与兰、士美、燕客、平子俱不成,紫翔得本吾之八九而微嫩,尔韬得本吾之八九而微迂。余曾与本吾、紫翔、尔韬取琴四张弹之,如出一手,听者駴服。后本吾而来越者,有张慎行、何明台,结实有余而萧散不足,无出本吾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