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家具研究的当下意义

2011-04-07 17:43 来源:网易新闻 我要评论    

分享到:

    本文以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为邵晓峰《中国宋代家具》举行学术沙龙为载体,探讨了此举的当下意义。该书的出版填补了海内外宋代家具研究领域长期以来的空白,批判性地改写了家具史和绘画史中的某些内容,为我国对宋代家具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图文资料,对其他研究者有抛砖引玉之意,并对当代设计有着积极的启示与文化深化作用。此外,该著作严谨的研究精神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春节前,由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与南京市新华书店主办的学术沙龙《国人起居方式的千年之变话说宋代家具研究的当下意义》在南京新街口新华书店举行。这一活动是新华书店“书香吉祥”新年主题系列活动的重头戏,作为江苏省首次高端家具学者与收藏家对话的沙龙,成为有史以来我省这一领域专家最为集中的一次汇聚。出席沙龙的有: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会长徐湖平(南京博物院前院长)、第一副会长施正东,江苏省古典家具委员会主任、江苏省邮政公司总经理顾汶,南京市明式家具研究会名誉会长李涛,南京艺术学院博导周积寅教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黄厚明教授(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张燕教授、博导汪小洋教授,东南大学出版社社长江建中、副社长刘庆楚,南京林业大学家具学院院长博导吴智慧教授、博导张彬渊教授、硕导邵晓峰副教授、硕导吕九芳副教授,南京观朴明式家具博物馆馆长雷濮玮,以及《新视觉艺术》执行主编吕少卿、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后施建中等20余位专家。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导李向伟教授与同济大学美学与艺术批评研究所博导万书元教授虽未能出席沙龙,但均提交了发言交流稿。沙龙由江南大学视觉文化研究所所长、太湖学者、博导顾平教授主持,以邵晓峰《中国宋代家具》(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国家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江苏省十一五规划重点出版图书)这一填补海内外长期学术空白、引起重大反响的新著为载体,畅谈国人起居方式的千年之变。讨论国人起居方式的变迁,揭示宋代家具研究的当下意义。

    一、选择宋代一个特别的“过去”

    宋代(960—1279年),在历史上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包括辽、金,历时共三百余年,是我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期。羸弱的政治,繁荣的经济,“郁郁乎文哉”的文化,似一个充满矛盾的载体。诚如主持人顾平教授所介绍:“宋代对于中国人,是一个特别的‘过去’,尤其是文化。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英国著名科技史学者李约瑟曾开玩笑地说,如果一个人可以活两次,我愿意重新生活在中国宋代。”

    宋代既是有如此之魅力,它是我们今天反观历史的一个区间,而宋代家具则是研究切入的对象。它不单单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器具,更是一种文化精神与审美理想的载体,承载着宋文化的独特魅力。然而,令施正东先生叹息的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化历史,15亿人口的大国,和我们日常生活休戚相关,几乎24小时都离不开的日常家具,宋代的320年竟没有多少人在研究。”

    邵晓峰博士则成了系统研究宋代家具的第一人。当然,他也表示,选择宋代家具作为研究对象,困难重重。“譬如,年代久远,实物稀少,文献散杂,图像以漫漶不清居多,研究学者罕见等。 因此,明清家具研究热了20年,而宋代家具的研究方起步,王世襄对宋代家具价值还是很有感慨的,但苦于再无精力。”其次,“长期以来如何对宋代家具领域的物、图、文资料进行掌握与挖掘是研究的最大难题,而对宋代家具的实物、图像与文献资料进行对比互证研究,可以促进三者间的有机结合。进行了若干个案的研究,如《韩熙载夜宴图》中家具的断代新解、《宋代帝后像》中的皇室家具、宣化辽墓壁画中的家具等。这种研究的基础是需要掌握大量的相关资料。把宋代家具研究好必须用艺术考古学方法。三者互证,这样可得到很多成果。”

    同时,他也针对难点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提出了自己的解决之道与理解方法。“此项研究不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搜集了所需文字与图像资料,而且运用多种计算机图形软件对绘画中反映的宋代家具进行了分析比对。图形的绘制一直是困扰着宋代家具的研究的瓶颈,假如没有这些工作准备,就无法将宋代家具展现在世人面前,后人也无法继续研究。著者花费大量精力重绘了数量众多的宋代家具图像,还对其中许多的漫漶不清者、只看出局部者、被人物遮挡过多者,根据家具的造型与结构原理进行了审慎的还原工作,这些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较好基础。经过整理得出来1600多幅图片资料为后人具体研究提供了基础。”再者,“宋代绘画中有多种成图法,且水平层次不齐,因此,为忠于原作,许多经过整理的线图在今天适应了焦点透视的读者看来是不太‘准确’的。而且,多数使用‘斜透视法’画出的图形颇似今天的轴测图,有的也出现反透视现象,这些均与对所谓‘真实’的理解相关,不能作简单的轻视。”

    对于邵晓峰博士的课题选择与研究方法,专家们表示了见解,认为选题既体现出作者对宋代造物文化之重大意义的深刻体认,又体现出作者对这一为前人忽略的学术领域之发现与开拓的眼光。其中,张燕教授完整地概括了众多学者的观点:“第一,因为这本书选的节点非常好,如果它是研究明清家具,很难超越王世襄,因为王世襄的声誉太高了;如果是研究汉唐家具,汉唐家具本身还没成熟。而宋代是家具从低坐到高坐的一个转变时期,是家具刚刚成熟的时期,又是我们文化最昌盛的时期,却是没人研究的时期。第二,这本书的研究方法特别好。宋代画多,家具少。因此邵晓峰从画中扣出家具,用白描图来增色。如果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研究》没有其夫人袁先生为他画图,必定减色一半。同样,如果把邵晓峰的线描图去掉,剩下彩版和文字,他的书也要减色一半。”

    二、填补空白,抛砖引玉

    《中国宋代家具》通过张弛有度的结构、流畅自然的文笔与精辟有力的见解对所发现的图像、史料、实物进行了理性分析与有机论断,为完善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研究的体系尽了一份力,它在以下几方面的理论意义也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宋代家具的研究填补了海内外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施正东先生比喻的很好,“就像桥梁,因为山洪爆发冲掉了一段,这一截把它补起来,能够通过这个桥达到彼岸。”因此,《中国宋代家具》正是这样一个上承富丽厚重的唐朝家具、下接简练精粹的明式家具的桥梁,做到的不仅仅是拾遗补缺,更是一个跨时代的工作。因此,该著作必将载入中国家具的研究史册。

    其次,邵晓峰博士的研究被周积寅教授生动地形容成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而且“是比砖的价格高,比玉还强,实际上是抛了块很好的玉出来,是为了找出更佳的玉来。”因此,众多专家也提出了对该课题后续的研究的不同意见与展望。

    例如,徐湖平先生说:“希望接下来能出一本唐代家具研究的著作,并再向上追溯。这样才有意义,有学术价值,世俗不能不从,但是真心需要自己把握。”再如顾汶先生提出:“明清家具是世界家具之巅,这是公认的,但现在全世界关注的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从软木到硬木质变的过程。而宋代正是中国家具史上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伴随着家具制作工具、家具形态的巨大变化。这个时期正恰恰是中国家具研究比较缺乏的一块,因此,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研究,全世界都将关注这段演变过程。”以及刘庆楚先生提出的“家具从低坐向高坐的发展,从家具的角度看少数民族的文化对汉族的影响”;雷濮玮先生提出的宋代家具的复原工作;和作者提出的佛教家具的深入系统研究、遗存实物家具的木质鉴定与测绘、宋代家具与明式家具之间的进一步关系的梳理、唐代家具与元代家具的进一步研究等等,都是从宋代家具研究中所引出的“玉”。

    最后,这本书除了家具本身之外,其意义还有很多的拓展面。比如,宋文化的积极作用。张燕教授感慨道:“我们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越是浮夸的外表越掩盖不住内在的苍白,踏踏实实的东西越来越少。学习宋代的文化精神可以给我们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打一针强心剂。”再如,宋代家具和建筑史研究互助作用。正如张彬渊教授所说,“家具是缩小的建筑,建筑是放大的家具”,因此,一部家具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建筑史,而建筑中的众多构件、形制都与家具不谋而合,而宋代的《营造法式》也可以作为宋代家具研究的一个突破点。
 

公司标志
编辑:fhp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