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的“虚”与“实”

2011-10-05 09:11 来源:四川新闻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品牌是一个企业、社会组织的产品(组织)形象、声誉及其符号系统的总和,并通过传播使品牌成为建立在消费者心理的印象。因此品牌是由“虚“和“实”两个层面构成, “实”是产品和企业文化,“虚”是符号与象征意义。

    传统的品牌定义往往把品牌视为一种符号识别及其传播系统,品牌的传播就是这种符号系统的传播。虽然这种理解从表面上看没有什么明显的错误,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却带来了很多问题。如果把品牌仅仅理解为一种符号系统的话,那么就意味着品牌传播完全是一种符号传播了,基本上把产品和企业因素排除在品牌传播之外。这种把品牌传播的内在要素与外在形式完全割裂开来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品牌运动的混乱。许多品牌运作失败的事实证明了,错误的品牌传播的理念必然导致错误的品牌建构的结局。

    虽然品牌具有符号的性质,但是这种符号是建立在产品和企业文化基础上的符号系统,没有产品和企业文化的支撑,品牌符号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在品牌系统中,分为“实”和“虚”两个层面的内容。产品和企业文化是品牌的“实”的层面,符号与象征是品牌的“虚”的层面,品牌建构其实是“虚实”互动的运动过程。但是,没有产品与企业文化“实”的支撑,符号与象征的“虚”就缺乏了支撑的根基,即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品牌传播是企业当今最复杂的传播系统,在从产品因素到大众传播媒介因素的生成过程中,形成了品牌传播的梯度关系,即品牌实际上是从产品、企业、媒介等不断向消费者梯度式传播的过程。虽然在形式上它以符号的表现方式传递着相关的产品信息,但又并不是纯粹的符号系统,就内部关系而言,它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都影响和制约着品牌的传播效果。对于企业而言,因为所有的企业行为都承载着企业的信息,所以企业行为的一切都是品牌。就外部关系而言,传播媒体的性质、竞争环境、消费者的态度都客观地影响着品牌的传播效果。

    对于消费者来说,传统意义上的品牌往往只限于产品本身,因为过去的消费者一般除了与产品接触外,与企业沟通的机会是很少的,所以,企业行为还没有能够作为品牌信息进入消费者的视野,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和公众的知情权意识的增强,消费者与企业沟通的渠道不再局限于产品了,而且扩展到了企业行为,因此,品牌所容纳的要素内涵大大地拓展了,影响消费者的品牌信息也越来越丰富,品牌传播系统由此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产品、广告、销售通路、企业形象、公共关系等几乎是企业行为的每一个要素都成为了品牌传播的内容。品牌建构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错综复杂地影响着消费者的心理过程。因此,现代的品牌理论把品牌描述为建立在消费者心里的印象。正如沃尔特·兰达尔经典的论断:“产品在工厂生产,品牌在心里创造”。

    品牌传播是将品牌信息的传播者企业、品牌信息的载体媒介、产品等、品牌信息的接受者消费者有机地联结在一起的过程,是确立品牌的意义、目的和形象的过程。而品牌形象是“各种符号、命名、商标、标识、产品、广告、赞助、资助等各种因素的集合体,是公众对意义、符号的编码系统感知的结果。”

    品牌是一个企业、社会组织的产品(组织)形象、声誉及其符号系统的总和,并通过传播使品牌成为建立在消费者心理的印象。

    在消费者心里形成的品牌印象,是贯穿在与品牌相关的所有活动中的,从广告、促销、销售通路、消费者营销体验,到产品、包装、售后服务、企业形象宣传,每一个接触点都渗透着品牌传播的因素,并以此形成品牌的整合传播效应。这就要求在进行品牌规划的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品牌传播策略。以往的做法是把直接能够传递品牌信息,尤其是品牌的视听信息才当做品牌传播,如广告、包装设计、企业形象宣传等,而把一些非直接能够传递品牌信息的潜在因素,如产品、销售通路、售后服务、公共关系等,视为非品牌传播活动。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割裂了品牌传播的整体性与整合性,品牌传播的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当某些消极的隐性传播因素演变为显性传播因素时,对品牌造成的冲击往往是巨大的、难以预料的。

    品牌传播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挖掘产品和企业内在的积极的隐性信息,并使之成为显性信息,造成对消费者的视觉的、认知的、联想的心理冲击,形成品牌印象,这个将积极的隐性信息转变为积极的显性信息的过程,就是品牌策划、媒介规划和品牌传播的使命。

公司标志
编辑:编辑组
连天红 品牌传播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