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母子商标”模式?即“安吉白茶地理商标”+“企业商标”=“母子商标”模式。其中,“母商标”主要用来树品牌形象,子商标主要用来明确生产者的职责。使用“安吉白茶”这一母品牌的企业必须是安吉白茶协会的会员,要求包装统一,必须有生产厂名、厂址等要素。而对没有独立品牌的中小茶农,政府相关部门则会引导其加入专业的合作社,统一使用合作社商标,合作社对每个社员的茶园进行分区编号管理,使市场上的每盒安吉白茶都能追溯到单一生产者。安吉白茶“母子商标”这一创新模式完善了安吉白茶质量的可追溯体系,有效避免了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现象的发生。 经过多年的发展,安吉白茶这一公共的“母品牌”已达到一定的高度,带动了世外茗源、宋茗、千道湾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子品牌的发展。但是,母子商标模式并不能瞬间拉近“母子品牌”的距离,“双商标”模式并不能掩盖安吉白茶行业内企业发展参差不齐、甚至部分企业浑水摸鱼的事实。目前很多企业背书“安吉白茶原产地”这一知名商标,“子以母贵”在安吉白茶业发挥到淋漓尽致,但是总体而言,产品品质与品牌诉求相差甚远。 那么,安吉白茶应该如何改变产品参差不齐的行业现状以保证产品品质不断层?如何从“子以母贵”过渡到“母以子贵”呢? 笔者认为,“母子商标”模式的良性发展,当务之急是要从“子品牌”入手。子品牌应以保护品牌资源为前提,不断提升产品品质,维持安吉白茶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白茶主管部门应该鼓励白茶企业,在创办企业和创造品牌的同时,考虑如何运用现代化的品牌营销策略,高效提升“子品牌”的综合实力,维护安吉白茶这一母品牌的良好形象。 品牌传播:群策群力为上策 相对于其他茶叶品牌历时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发展时间而言,安吉白茶从发现到大面积种植,进而发展成为中国茶界小有名气的茶叶新贵,仅仅用了30年时间。尤其是后10年的快速发展,初步完成了安吉白茶的品牌推广工作、树立了安吉白茶的品牌形象。 随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的成功注册,安吉白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迅速提升,并形成了产业培育品牌、品牌壮大产业的良性循环。尤其是在2009年,随着“白茶娶妃”这一概念的横空出世,使安吉白茶不仅跳出了安吉白茶行业,跳出了茶叶行业,将目光放在了世界饮料产业的高度。其影响力延伸至整个饮料行业,甚至连上海星巴克咖啡开始卖茶,不免使人猜想其是否受到了白茶娶妃的影响。可见,这一概念的传播不仅成功宣传了“子品牌”世外茗源,更成功地树立了“母品牌”安吉白茶的品牌形象,将安吉白茶的品牌推广达到一个新高潮。这一品牌传播的新模式,为安吉白茶的宣传与推广树立了榜样。 据白茶世界网www.baicha.org报道,目前安吉白茶的种植面积已达9.35万亩,年产量800吨,产值7.8亿元,种植户5800户,产业链从业人员20多万人,2008年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875元。由此可见,安吉白茶品牌传播的速度可谓“飞速”。 但是,在肯定安吉白茶品牌传播成功之余,我们还需面对另一个事实:安吉白茶行业品牌传播创新力度普遍不高,品牌传播创新工作只受到小部分企业重视。 比如,反思“白茶娶妃”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不难发现其诞生、发展、走红,都只是世外茗源 “独挡一面”,而非整个安吉白茶行业出面发言。这说明,安吉白茶业的品牌创新意识,并未上升至整个白茶行业高度觉醒的高度。可见,目前安吉白茶行业还处于小打小闹阶段,还处于小部分企业“一头热”的尴尬局面。 笔者认为,要缓解这种尴尬局面,需要一个强势核心力量来组织、引导。例如在安吉白茶现有知名度和美誉度、品牌传播的基础上,安吉政府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调动白茶业内各方力量,群策群力,以集体智慧的力量和切实可行的创新思维引导企业,积极开展一些能促进安吉白茶时尚化、营造安吉白茶品牌创新局面的深层次工作,继续扩大安吉白茶的品牌传播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