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生命周期剖析!(2)

2010-06-11 08:16 来源:全球品牌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春都的死亡与巨人有许多相近之处。春都由火腿肠起家,其主营业务和核心能力也在于此,火腿肠是春都的现金牛产品,春都的滚滚财源皆来自于此,火腿肠为其创造了丰厚的利润,使其资产由1987年的3950万元迅速膨胀到29.69亿元。企业神速的发展,令企业领导人头脑发烧,跑马圈地,扩大地盘,一系列兼并收购举措,把春都引入了一个怪圈。春都先后以1.6亿投资参股和控股24家非相关性企业,其中17家企业中半数以上亏损,半数以上关门停产。这些亏损、停产企业吸干了能创造财富的春都火腿肠这头老母牛,致使母牛极度衰竭,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又由于春都跨涉数十个非相关性的行业,使春都处处成为外行,处处面临窘状。在技术、人才、资金、管理各方面暴露出严重不足。春都一味盲目地扩张,忽视了主营业务的投入和发展,使市场竞争力大大弱化,给竞争对手可乘之机,市场份额下降,销量减少,最后走上了绝境。

    三、缺乏危机管理能力

    这是中国企业目前最要紧的问题,如三株垮掉的时候,长德事件的异常新闻风波使它损失了四个亿。为什么企业会那么的脆弱?这些大企业可能花很多的钱给广告公司,可是为什么不花一点点钱给专业的公共关系公司?可见我们的企业对自己的形象,对自己的品牌在危机管理上非常的缺乏。三株在企业快速发展,品牌盛极一时的时候,却因一篇报道——“八瓶口服液,要了老汉一条命”,使三株自己也命丧黄泉了。南京冠生园也由于媒体的负面新闻报道,导致了企业象过街鼠般被大众讨伐和唾弃,以致退隐江湖。一个相当当的品牌,为何会瞬间瘫塌?表面上看,这些猝死的品牌是被软刀子杀戮了。深究其原因可以看出,这些品牌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企业的危机公关能力欠缺。面对突发的危机事件,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太差,应变速度迟缓,以致在大难临头时,不能力挽狂澜,化解危机。再就是企业领导人缺乏权变的观念,在动荡而瞬息万变的外部市场中,要么过于自信,盲目乐观,轻视了问题的存在,对问题严重性的判断不准,以致没有及早的做出应对;要么在危机面前束手无策,致使企业找不到一条有效的快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方。

    走出品牌衰退的误区

    一、 重新认识品牌的概念

    在中国企业界,标王似乎是一顶十分不吉祥的桂冠。从1994年的孔府宴酒开始,到1995、1996年的秦池,再到1997、1998年的爱多,五届三任标王竟无一例外地在加冕之后便迅速地走上了覆灭之路。为什么这些企业会掉进过度造名的陷阱呢?主要由于消费者的盲从、人口的众多、媒体的权威性、产品的不可验、效用的滞后和消费的奢侈,这些都为企业靠造名取胜创造了有利条件。一些企业正是利用上述条件通过造名而暴富。部分企业名暴富,就会诱使更多的企业加入到过度造名的行列中来,结果使中国过度造名的企业越来越多。实际上是对品牌的理解是有偏差的,认为品牌就是名牌,越出名越好,所以谈到做品牌就简单理解为狂轰滥炸做广告,而没有把知名度和美誉度、忠诚度结合起来做。没有扎实的品牌基础,知名度越高品牌泡沫就越多,引爆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就越大。产品的知名度可以通过广告迅速扩大,但以知名度、信任度和美誉度三者高度统一为基础的名牌,则不是靠广告在几天之内能造出来的,而是由产品质量和口碑的相互循环实现的。品牌的核心是具有能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质量,因此建立品牌的第一要素是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出消费者“用得放心”的产品。这是企业品牌创立与管理的最基础的工作。建立品牌的第二要素是依靠企业自身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与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即具有不断地开发产品的实力,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变化的需求和社会变迁,才能保持品牌的价值增量与企业成长,保持旺盛的品牌生命力。建立品牌的第三要素是靠优质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价与认同度。建立品牌必须以客户价值的增量为基点,优质高效的服务是品牌生命力的重要保障。一个品牌的树立需要打持久战,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只有视质量为生命,以创新求发展,才能创品牌,创名牌。只有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可信度为管理、运营的切入点,并以完善品牌美誉度为指数,以提高品牌忠诚度为目标,扎扎实实培育品牌,才能使品牌健康稳步地发展,发挥它超值的魅力。

    二、 重品牌延伸的原则,避免误区的产生

公司标志
编辑:微凉
连天红 品牌传播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