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浙江省、杭州市两级政府率先出手保护中华老字号,首届中华老字号精品博览会就被列为当年杭州西湖博览会正式会展项目,并邀请中华老字号企业参展,得到了全国中华老字号的积极响应。至今中华老字号精品博览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除了浙江省老字号外,参展商中有10%来自港、澳、台地区,60%为其他省份老字号企业。2007年中华老字号精品博览会还走出国门东渡日本,在海外办展引起轰动。经过五年的积累,中华老字号精品博览会取得了丰硕成果,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振兴老字号”,浙江先走一步。 最近,浙江省经贸委举办了“振兴中华老字号高峰论坛暨浙江老字号授牌仪式”,金德水副省长到会讲话。他说:“振兴浙江老字号,是对浙商精神的一次深度挖掘,是浙江建设文化大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加速浙江经济发展的推进器,是打造“品牌浙江”的战略需要。”据中国商业联合会粗略统计,全国老字号企业近万家,至今已授牌的老字号企业仅占10%。 政府的重视固然重要,老字号企业的自我挖掘、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强化。“张小泉”在挖掘、传承刀剪手工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很多抢救、保护工作。 过去,一把小小的剪刀,手工制作要72道工序才能完成。上世纪80年代,张小泉剪刀90%以上生产工具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现代工序减至24道。目前,还能完整掌握传统手工锻制工艺的师傅只剩下46人,而且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也已经74岁。他们年事已高,体弱多病,抢救性保护必须争分夺秒。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施金水和徐祖兴两位手工锻造师认为,手工锻造工艺应该视为张小泉剪刀的“命根”。如今“张小泉”正在培养一批技术能人,让他们学习完整的传统工艺,恢复72道工序的古法工艺流程,施、徐两位传人的传承技艺已编纂成书保存下来。 岁月如歌,新张小泉人在传承企业文化上有很好的设想。其一,想借大井巷修缮之际,恢复前店后作坊的历史原貌,让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再次在皇城脚下响起。其二,让施、金二位大师傅按传统72道工序打制一批“珍品剪刀”,一部分进剪刀博物馆永久保存,一部分供人收藏。传承与创新是老字号的生命源泉,振兴老字号必须紧紧抓住这条主线。 “张小泉”很幸运,它一路走来,得到了皇帝的青睐、伟人的呵护,在全国万家中华老字号企业中,绝无仅有。“张小泉”345年的故事很动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张小泉”的明天将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