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细炖出品牌(3)

2010-04-18 11:02 来源:全球品牌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处方] 增加品牌策划
 
    一个好的学术概念,一套经过整合和策划的学术物料,一组卖点清晰、创意独到的传播武器(如DA、故事型专题片、终端传播媒体等),配合已有的市场工作,都可以大幅改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因为消费者体验一个品牌的过程分为4步,从认知体验到购买体验,再到使用体验和价值体验。如果不能在认知体验环节中有到位的品牌表现,其后的市场工作难度就会加大。(老骥伏枥)

    [次诊]思路不清,难成品牌  
 
    通过产品品牌带动企业影响力,这一思路本身没有问题,但打造产品品牌的思路不清楚。李经理有意在高端市场打造产品品牌,亦即在二三级医院市场的医药专家领域打造产品品牌,可随后的品牌打造手法却借用了其他厂家的医药网站招商、专业媒体软文宣传、药交会摊位推广等营销手段,这三种手段除媒体软文外,都是招商的常用手法。可见,在操盘者心目中,“高端市场”的医药专家和运作“高端市场”的代理商并没有区分开。品牌打造该以谁为目标,一开始就没有明确,没有定位,也没有理清思路。思路不清楚,市场行动就飘忽善变。所以,代理商一提出因不可抗因素只能忍痛割爱时,李经理立马将产品转为普药操作,心里还“不愁”!
 
    总体看来,由于操盘手李经理品牌运营高度不够,导致品牌打造指引下的战略执行飘忽不定:心里想着在高端医药专家领域打造产品品牌,品牌资源的实际投放却主要在代理商群体。在降价之后,代理商集体退出,李经理又转入R药企比较擅长的普药物流继续努力,品牌资源投入自然也就退出高端市场,转入医药商务物流领域。品牌打造缺乏定位和聚焦,终将无所成。

    [处方] 坚定打造高端市场品牌
 
    思路决定出路,只有明确打造品牌的战略思路,战略执行才能不出偏差。李经理选择的心血管缓释药属于处方药,有一定的特点。在笔者看来,只要有一个独特的卖点、价格合适,就可以在医院卖好。因此,在降价之前,该产品还是具备承载品牌的特点,可以背负R企业打造品牌的重任,操作得当,持续下去,还是可以慢慢磨出品牌的。
 
    现在的问题是:降价了,政策环境变了,品牌战略思路是不是也要变呢?答案是否定的,战略思路可以不变。眼前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增加每盒药的粒数,二是增加每粒药的含量。R药企可以在原有药量的基础上翻两倍或三倍,让药价达到或超过原先的30多元,这样医院市场还可以继续做。更长远的方法是,充分比对缓释剂型和普通剂型在疗效、质量方面的差异,找出缓释剂型的优势,向发改委提出不按“差比价”执行,积极寻求提价,但操作比较难。眼前的方法是延续医院市场运作的持续性。长远的方法,做成了,自然是好事,做不成,也不至于市场就没有了。(杨昌顺)

    [再诊]半生不熟,难成大器  
 
    降价之前,产品销售量开始上升,即产品刚开始完成前期医院开发,经过代理商的辛勤劳作,终于可以开始逐步上量了。一般而言,这个阶段也就是部分医生刚刚了解产品并开始试用,离成为处方习惯还有一段路要走,产品最多处于半生不熟的状态。在处方药的产品生命周期中,只有大量医生在内心深处认可产品并主动大量处方,才能认为产品进入了成熟期。这个时候,推广和宣传力度可以逐步下降,产品逐步进入普药市场领域,以期获得更大范围的覆盖,让尽可能多的人群使用产品。

公司标志
编辑:微凉
连天红 品牌传播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