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十大致命弱点(2)

2008-09-23 09:07 来源:互联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品牌评选泛滥 出于利益需求,有人开始巧借品牌变相赚钱,通过五花八门的评选、荐优活动,创造一个个畸形的”名牌市场”。只要企业肯花钱,便会有一个”头衔”,仿佛中国一夜之间已成了一个产”名牌”的大国。”名牌”滥评现象,尽管国家采取措施,制定”政策”,有人便马上就有”对策”,”换汤不换药”‘照样地评选,什么”消费者信得过”、”市场最畅销”之类的滥评,已成为一种”灾难”。可以说,有空到中国任何一个企业参观,你便会看到在这些企业的显要位置都会有一大堆奖杯、金牌,不知道内情的还真会被眼前的殊荣给”镇住”。评选、荐优的活动,本来是可以作为指导、促进生产的重要评选,由于滥评严重,消费者在无所适从中产生厌烦,然而,作为企业却乐此不疲地花钱讨虚名。
  创新力度不足 创新是当今品牌争夺市场参与竞争、扩大生存空间的有力武器。市场经济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产品,无论是多久的历史、多么显赫的业绩、多响的名气、多厚的资本,对市场的变化和顾客只是抱无动于衷的态度,失败一定是必然的。对于创新,至今还只是停留在以产品推出的层面上,还有许多企业还未进入以品牌推出的阶段。我们熟知的爱多、太阳神、小霸王等等品牌的失败,均说明了创新力不够也是一方面,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作为中国企业,要在全球市场有立足之地,就必须时刻关注市场变化,超前一步进行产品研制,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才有可能让”中国制造”大行其道!

    市场沟通欠缺 许多企业家还把品牌运作当做是炒”概念”,这是企业处于不成熟状态。诸如,以空调企业来说,纷纷炒”概念”,什么”健康空调”、”环保空调”、”氧离子静音空调”等等大炒特炒,其实,空调就是空调!这种做法,是企业在市场沟通中,过分注重”概念”传递的表现,而在产品创新和增加科技含量等方面不去狠下功夫,这种不断变换的”说法”,只能给消费者传递不符合产品实际的信息,以至于让消费者出现购买茫然。显然,企业在引导消费潮流和时尚上,还认识不到花钱了解市场是可以得到回报的,往往忽略了对消费者的量化、质化、座谈等方面的研究,因此,市场沟通不到位,出现了严重的欠缺,必然让消费者产生麻痹,只能对您的”概念”产生无所谓的态度。
  合资卖牌短视 现今,中国市场正掀起一股从未有过的合资卖牌热,外商皆以雄厚的资金实力进行控股合资,致使中国品牌要么是高高挂起,要么就是打入冷宫,最典型的例子有,”洁花”洗发香波、”广氏”、”金鼎”奶粉、”健力宝”等等品牌。合资卖牌,是一种短视行为,原先在国内还算小有名气的品牌,一旦被合资卖掉后,便成了洋品牌口中的”羔羊”,一个个品牌相继牺牲,特别是日化、饮料、酒等领域,在控股和合资中,我们的企业皆成了洋名牌的加工厂。可以说,这种交易是一种最愚蠢的做法!虽然暂时可扩大利润,获取资金,但从长远来看是得不偿失的,对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企业将成为无品牌厂家。可以说,洋品牌拿走了无形资产、商业信誉,为此他们在竭力扶持自己的品牌,而被兼并的中国品牌必要遭”打入冷宫”,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呼吁:”护我品牌,就在今朝”,因此,保护”咱家”产业,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和使命。
  发展之路模糊 中国品牌发展之路缺少系统、全面的计划,仍处于品牌转型期,主要表现在企业规模还很小,市场占有率太低;我们的管理与控制市场的能力不够,产品基础与技术基础相对薄弱,使得后劲不足,失去了应有的潜力以及个别企业依赖过重、管理体制僵化等等,这些因素阻碍了中国品牌之路的进程。WTO的加入,中国品牌面临的是全球一体化的市场,在迎来的竞争中,我国品牌没有选择权,那么,发展之路势必一定要更清晰、更系统,方有可能与世界级强劲品牌靠拢和看齐。我们在发展中必须尽快实施全方位的品牌管理,从而取代模糊的管理机制,这是中国品牌当前”走出家门”的当务之急。
 

公司标志
编辑:微凉
连天红 品牌传播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