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做内销,家具企业忽略了什么?(3)

2009-02-10 19:12 来源:互联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市场规律八:“识势”造“英雄”,中国家具企业要做内销就必须懂得“识势”,具体的“势”包括社会发展之势、行业发展之势、企业发展之势、消费者需求之势和媒体兴趣之势,以抓住企业发展的各种机遇,将自己塑造成为行业的“英雄”品牌、“标杆”品牌或者说是领导品牌。换句话说,未来的中国家具领导品牌必然属于善于“识势”的企业,例如,爱心城堡推出“本真儿童家具”、健威推出人性家具等等都是“识势”的典范。
  市场规律九:核心竞争力的大面积缺失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制约中国家具企业发展规模和速度。中国家具企业做内销必须弄清楚,什么是运作国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怎样提高自己运作国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远卓品牌机构推出“家具品牌制胜攻略”系统服务,主旨之一就是在提升品牌的时候,切实提高家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市场规律十:中国家具业将有大量企业经不住这轮行业环境的急剧变革,如果没有合适的经营战略,这些企业退出市场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但是,如果这些企业能够在“亚健康”状态下摆正自己的心态,找到正确的突围策略或者说内销市场运作策略,其仍然具有“东山再起”、“后来居上”、“笑傲群雄”的机会。“一切皆有可能”,对于现阶段的家具企业来说,这句话绝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对家具业现状的描述,更是对中国家具企业快速崛起机会的肯定。
    四.忽略了“小木匠思维”
    我在开始时已经谈到了家具内销存在三大类型的障碍。这些障碍在企业的具体经营过程中,又会具体表现在诸多方面,这里重点谈谈“小木匠思维”。我在十大市场规律一节中提及过,但是,到底什么是“小木匠思维”呢?“小木匠思维”的根基是“小农意识”,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不容忽视:
    其一,没有长远眼光,不做长期打算。很多家具企业家十分缺乏长期投资意识,更少有实际的长期投资行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些古训可谓是众所周知,但是要切实做到的确是不容易的。所以,家具企业家可以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向历史上的伟人和更大的企业学习“眼光”,修炼“视力”。
   其二,人才一定要招聘到自己的公司。企业家都是一群善于整合资源的“人精”,但是整合资源未必都要纳入自己的麾下。现阶段的环境很特殊,优秀的人才更是有着自己的执着,一味地追求“人才独享”,其结果往往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在经济上遭受损失,更会在企业发展机遇上受损。
   其三,花一分钱也要自己签字。财务上的“滴水不漏”是一种假象,也是一种想像。在财务管理上,我主张抓大方向,保障公司运营效率,平衡好各个角度的利益关系,不可因噎废食。当然,谁都希望人人像老板一样为公司考虑,但这可遇不可求,把这个当作办事标准只能说老板自己错了。
   其四,投入产出要立竿见影,甚至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付出才有收获,付出总有收获。付出有很多种形式,收获也有很多种形式。家具企业必须看清自己付出了什么,自己收获了什么。重要的是,付出和收获之间必然要有一段间隔的时间,这就要看企业家的眼光和耐力。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家具企业找我们远卓品牌机构合作,有的家具企业居然提出先做方案再付费,我们的回答是,一切免谈,双方不必合作了。不是我们不给企业信任,而是企业曾经辜负了我们的信任。再如,做内销一定要建设渠道,渠道建设需要投入,若是不理解这一点,要求渠道投入当天见效,那么后续的工作自然是很难开展。
   其五,能赖一分算一分,管他口碑不口碑。企业家都是苦出来,对钱看得很重,在钱和信誉之间很难抉择。这样的企业家很多,人前都是正人君子,都把诚信放在嘴上,但是做起事来就不是那样了。能赖一分算一分,能赖一角算一角,这种精明已经渗透到很多企业家的骨髓里。多年前,我经过深入调研,写过一篇《中国民企的十四个病症》,分析了中国民企的诸多不足和缺点,家具企业大部分都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
   其六,沾亲带故才值得信任,否则都是“外人”。这个问题带有两重性,沾亲带故是一件好事,但是凡事都不能绝对化,一旦绝对化就“绝对”不是一件好事。人与人之间,总有一个从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我们应该试着给于他人信任。当然,信任被辜负的时候,是一种难以言表的心痛,不过,这是任何企业家都必须习惯的一种心痛。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尽量给予他人以信任。
   五、忽略了隐形障碍
   中国家具企业的品牌意识在觉醒,很多企业希望打造自己的品牌,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但是,家具企业在品牌塑造的道路上存在一个很大的隐形障碍:高层领导缺乏对品牌的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个隐形的障碍很多家具企业都忽略了,所以很多家具企业在品牌塑造的道路上,造成很多浪费,同时也走得很辛苦、很艰难。
   决定要塑造自主品牌的企业家,不少人是把这个重任交给了高层,比如说某某副总经理,而没有全面系统地考虑过人选究竟合适与否。于是,很多情况下,企业高层对品牌没有系统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当然,如果企业高层能够认清自己是一知半解,然后潜下心来虚心学习也不会有多少坏的影响。可惜的是,很多企业高层自以为是,摆出一副专家的姿态,对下属指指点点,对咨询公司的顾问指指点点。满罐子不响,半罐子晃荡,就是对这种现象最形象的描述。
   于是,企业可能会最终选择与只会做设计的广告公司合作来进行品牌建设,结果不可避免的把品牌建设弄成了“视觉形象”建设——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等到合作一段时间之后,企业家才猛地发现,自己的品牌表现不尽人意,收效甚微,必须重新制定品牌策略。可以说,这是企业高层不懂品牌造成的典型负面影响之一。这样的家具企业很多。

公司标志
编辑:微凉
连天红 品牌传播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