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婚嫁百年:事过境迁 旧物依在(图)

2010-03-30 08:35 来源:互联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民国“冠字”木雕牌匾

    李守政已有逾10年收藏资历,曾举办过“百年.好合——香港婚嫁百年”,展出多样婚嫁珍藏物品,包括怀旧西装、婚纱以及多套传统裙褂和嫁娶用品等。对他来说,“婚姻”远超过一张纸的价值,它是对伴侣“一次而永久”的忠实承诺,他希望透过自己收藏的物品,与大家细味人间温情及前人对我们的贡献。

    在去年底举行的“百年.好合——香港婚嫁百年”展可视为李守政的个人收藏展,皆因馆内的展品,大部分都是他的多年珍藏,包括怀旧西装、婚纱以及多套传统裙褂和嫁娶用品等,甚至连他家人的珍藏结婚照也公诸同好。“每样东西都有其用处,只是现在物质生活丰富,对象得来轻易,很多人就养成逢旧必弃的习惯。”

    “以往一个家庭有人要结婚,一家人会互相合作、分工,有很强烈的聚首一堂的感觉。现今光是派礼饼一环已转变不少,以往是在饼家拿取所有礼饼,全家上下分区,逐家逐户登门派发,现在却以一张饼券了事。”

    “近年的婚礼不但公式化,而且新人和宾客没有交流,欠缺了人情味。从前筹备婚礼不仅是一对准新人的事,两家人的亲戚朋友,甚至街坊都会落力参与,有些人更会辞工帮忙。当年不少人喜欢自制喜饼,再由准新人的亲戚,逐家逐户派发予其它亲朋戚友。”

    其实,这次展览叫人感动的是几对老夫老妻。其中结婚近半世纪的李耀淼及李太陈思贤已分别有82岁及76岁,两人20多岁时经邻居介绍认识,当时大家都很穷,但已认定对方为终生伴侣,最后在1965年结婚。李生当兵,每星期也会由新界踏单车往铜锣湾的维多利亚公园见面。李先生在去年中风要长期坐轮椅,并入住老人院,但李太每天风雨不改地到老人院探访,无论李生遇上心情不佳而大发脾气,李太都没有半点怨言。

    另一对是吴文赞(75岁)及黄肖琼(72岁),两人约廿多岁便结婚,至今结婚已48年,他们共有5子女及9个孙儿。回想当年,两人喜欢往兵头花园及海滩拍拖,当年的结婚开门利是普遍为999元,但他们则以99.9作为开门利是,每围酒席即约几百元。相处多年,他们的婚姻相处之道是互相忍让及支持。喜庆依然 睹物思当年

 

民国竹制嫁喜饼篮 

    在古董婚嫁展中,展出稀有珍贵的民国时期中式婚嫁物品,当中包括了宫服彩瓷人像,这是民国时期的出品,精巧摆设,手工精细,反映当时达官贵人的嫁娶服饰。另一套双喜茶叶瓷瓶,也展示了20年代民间生活的瓷艺彩绘艺术。

    展品中包括了一块民国“冠字”木雕牌匾,原来当时男方结婚前,先要得到父母的准许及接过“冠字”牌匾,方可成家立室,婚后牌匾多挂于床前,以表达对父母孝顺及尊重。另一件展品—民国竹制嫁喜饼篮也十分珍贵,这饼篮多放于村内祠堂,供村民过大礼之用,可突显村民间互助互爱,无分彼此的传统儒家精神。还有一座文革天仙姻缘灯座,以七仙女及董永的民间姻缘故事为主题,属文革时期的手制彩绘瓷灯座。

    既然是古董婚嫁展,当然不可以缺少中国传统的旗袍裙褂。展品中有一件是50年代的南兴隆绣庄刺绣的裙褂,早期不论嫁娶或在喜庆场合,女士多穿上黑褂红裙,刺绣手工细致,展品更保存了褂裙的旧式包装纸盒。另外,还有一件60年代的贵族金龙彩凤刺绣裙褂,绣有金龙彩凤纹图样,是当时贵族所穿的裙褂。这些旧式裙褂在襟前中央部分绣有两条彩带,称为“子孙带”,即子孙满堂之意。至80年代初期,嫁娶的裙褂已演变成全套红色,但当时百物腾贵,很多顾客都是到传统礼服店来租赁裙褂的。

公司标志
编辑:阮腾
连天红 藏家故事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