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藏家“筷博士”的收藏经

2011-10-13 10:00 来源:证券之星 我要评论    

分享到:

    文前提要:上海有这样一位老人,收藏筷子三十载,并推出与筷子相关的专著6部,他的收藏经有些与众不同。从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不少有趣的故事,也给我们的收藏带来不少的启迪。

    如果说起筷子,蓝翔先生可以说上三天三夜也不会重复。蓝翔是海派藏家,他是国内筷子收藏第一人,被誉为“筷博士”,他创建了国内首家民间藏筷馆,收藏了稀奇古怪的筷子两千多件,有宝石筷、密胺筷、竹雕筷、景泰蓝骨筷、乌木筷、岫玉筷、竹簧筷……所有筷子都各具特色。

    在上海多伦路上,聚集了众多古色古香的小型藏馆,蓝翔老人的藏筷馆就是其中一个。在蓝翔先生的藏筷馆中,记者听这位已年近八旬的老人聊起他的筷子收藏经。

    收藏筷子三十载

    蓝翔老人告诉记者,他收藏筷子已经整整30年了。也许很多事情的发生都缘于一次偶然。蓝翔老人收藏筷子也不例外,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收藏到了第一双筷子,并由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我的筷子收藏始于一个好奇。”说到第一次收藏筷子,他如是说。蓝翔老人的思绪回到了1978年的某一天。那天他在上海市郊途经一家农户时,看到一个老太太正在用一双很特别的筷子吃饭,他说:“一般人吃饭用的筷子长不过一尺,粗细适中,而这个老太太吃饭用的筷子有小拇指那么粗,出于好奇我问老太太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筷子吃饭,老太太告诉我这是一双‘济公佛筷’,是她年轻时在杭州灵隐寺中许愿求得的,以求多福多子。”这双筷子虽然使用了50多年,筷上的花纹磨光了,但筷身雕刻的济公和尚还栩栩如生,笑容满面,‘济公佛筷’四字也清晰可见。一直搞民俗研究的他对这双筷子产生了兴趣,于是他便买了10双新筷子换来了这双“济公佛筷”。

    而让他真正意识到筷子收藏价值的,还是一则趣闻。他告诉记者说:“我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说美国总统尼克松当年访华期间有一个小插曲,在宴会上周恩来总理特意教尼克松总统使用筷子夹菜进食。而当尼克松将筷子放下时,一位加拿大多伦多的记者眼明手快,快步抢上前将这双筷子擦拭干净之后收入囊中。这件事传到美国后引起关注,众多藏家争相竞价收藏,有位收藏家竟出到2000美元。”这则报道对他的触动很大,在他看来,筷子是中国发明的,却没有人进行收藏,于是从那时起,他便决定开始收藏筷子。

    到目前为止,他一共收藏了近两千双筷子,被人称作“筷子收藏大王”,而在筷子收藏过程中,他又开始筷子研究,著有《筷子古今谈》等著作,因此又被人誉为“筷博士”。

    酸甜苦辣皆为箸

    接触到筷子收藏之后,蓝翔老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几乎都与筷子有关。蓝翔老人是一个作家,曾创作过诗歌,也写过与审美学有关的文章,此后转为民间文学方面的写作。为收藏筷子,他几乎把自己的稿费、收入全部投了进去。此后不论他出差旅游,还是走亲访友,他从不放弃收藏筷子的机会。

    蓝翔老人的筷箸博物馆里,“宝贝”还真不少。在多伦路上一间面积不大的展厅里,几乎高及房顶的玻璃展柜中,整齐地摆放放着陶、瓷、木、竹等材质的各式筷笼,笼内插着各种各样的筷子,其中不乏“名筷”,如“龙凤御菜箸”、“景泰蓝骨筷”、“鲸鱼骨筷”、“北京宝石筷”、“万年象牙筷”等,有金属材质的,也有竹木材质的,或者是玉质的,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虽然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筷子,但蓝翔老人手中的藏品,却超出了其使用价值,能工巧匠们将其变成了艺术品。有些筷子上雕有山水人物,或者鱼鸟花纹,比如他收藏有闻名中外的嘉定竹刻对筷,一双竹皮刻有“金玉之心,芝兰之气;仁义为友,道德为师”的对联。反面竹心刻的却是唐明皇游月宫图。而有些外表看似素实无华,但却匠心独运内藏“玄机”,如一双300多年前的清代的纯银暗钮筷,打开筷头的链钮,一根筷内藏有牙签,另一根藏有耳勺。还有一些筷子甚至失去了其实际使用功能,如他收藏的最短的筷子是一双清代如意盘长银链玳瑁筷,与其说是筷子,还不如说是工艺品更为恰当,这双筷子只有牙签长短,中间为银“盘长”图纹,寓意长命百岁。蓝翔老人说,这种筷子是一种吉祥物,现已不多见。

    时下正是欧洲杯决赛期间,国内不少球迷不惜牺牲休息时间熬夜观看现场直播,蓝翔老人对筷子的痴迷劲,跟这些球迷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有一件宝贝“十三件套箸筒”,是他颇费周折才得到的。这箸筒是康熙时期蒙古王爷专用的物品,里面配有一对酒杯、一对杯托,一把小刀,一只褪毛用的镊子,一根牙签等13件餐具,外出打猎时只需带上这套箸筒,便可在野外就地用餐。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蓝翔老人在天津文化街的一家古董店里发现了它,询价时店主告诉他为镇店之宝,并不打算出售,他只好怏怏离开。回到上海之后他无法忘却这套箸筒,几年后他特地利用休假的机会来到天津,这次不管他磨破嘴皮,老板仍然不为所动,几个月后,蓝翔老人再次来到天津,不知这次是老板被他的诚心所打动,还是缠不过他,于是以一万元的价格半卖半送给了他。

    但蓝翔老人的诚心并不是能打动所有的人,也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为了一套开价1000美金的筷子,蓝翔老人借钱凑足5000元去看筷,只肯收美金的老板硬是只让他看了一眼筷子的“芳容”,而不肯脱手,让他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为了收藏筷子,蓝翔老人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甚至东渡日本。他收藏的筷子有唐代的,也有明代、清代和现代的。除了国内的,也有海外的,如韩国、日本的等。

    只为发扬箸文化

    蓝翔老人有一个心愿,就是发扬我国的箸文化。去年11月份,蓝翔老人应邀前往参加了日本一次国际箸文化研究会,回国之后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筷子起源于中国古代,据历史记载已有3100多年的历史,应该由中国举办这样国际性的箸文化研究会才对,“作为最有资格研究箸文化的炎黄子孙为什么不参与到这项文化的研究中来呢?”针对目前国内箸文化研究的落后现状,他不无遗憾地说。

    其实,蓝翔老人很早就已参与到了箸文化的研究中来。这其中有一个小插曲,那时他从一个古董商手中收购了一双海象牙制成筷子,是明代筷子中的上品,这个古董商也不知道筷子的来由,只知名叫“秋菊筷”,而他也只是把它当成一双普通的筷子。有一次去北京讲课,台下观众指出,这双筷子应该叫做“虬角筷”,他这才明白,原来上海话中的“秋菊”与“虬角”有些相似。而这也才让他意识到,原来中国的箸文化如此博大精深,需要细心研究。

    目前,蓝翔老人已完成了6部与筷子有关的专著,比较有影响的专著有《筷子古今谈》;而且他还经常上讲台讲述与筷子有关的课程,如浙江、福建的一些筷子生产企业就聘请他为职工讲筷子文化。而他的筷箸博物馆也接待了来自欧美以及东南亚国家甚至是非洲国家的众多游客。

    不过,作为收藏品来看,蓝翔老人认为其收藏价值在于唯一性,同时兼具文物价值,这样,筷子的收藏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出来。虽然目前国内有不少厂家制作了品质精良的筷子,而且材质也不错,标价也很高,动辄数千元,甚至上万元,对于这样的筷子,蓝翔表示不是自己想要收藏的品种。

公司标志
编辑:编辑组
连天红 藏家故事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