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四大藏书家

2011-10-18 08:24 来源:人民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清代,江苏常熟的瞿绍基、山东聊城的杨以增、浙江吴兴的陆心源、浙江杭州的丁丙被称为四大私人藏书家。

    瞿绍基(公元1772—1830年),字厚培,一字荫棠,江苏常熟人,其书楼名“铁琴铜剑楼”,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瞿家几代人的努力。瞿绍基没有做大官,但酷爱读书,多收藏宋元善本,在南塘(常熟)建起“恬裕书室”,历经10年,藏书10多万卷,他死后,其子瞿镛与父亲一样,竭力收集购买古籍,藏书更为丰富。因他家珍藏着铁琴、铜剑两物,故将“恬裕书室”更名为“铁琴铜剑楼”。

    杨以增(公元1787—1856年),字益之,号至堂,别号东樵。山东聊城人,他认为书如海,2000年来古籍如源,故为其书楼取名“海源阁”。海源阁,藏书既丰富,又极为珍贵。清末诗人叶昌炽赞它:“四经四史同一斋,望洋向若叹无涯,稽天始有逢原乐,此事难教语井蛙。”杨以增做过道台、总督等大官,他广为搜集古籍,曾在战乱中买了藏书家汪士钟的藏书。杨家经过祖孙三代的苦心经营,藏书约2336部,208300卷。在这些藏书中,仅宋元版本就有464部,11300多卷,可见其价值之高。

    陆心源(公元1834—1894年),字刚甫,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浙江吴兴人,他花了几十年的时间,藏书约15万卷,在他的藏书中,宋版书甚多。黄丕烈因藏宋版书多,书室名“百宋一廛”,陆表示比黄的宋版书还要多,故为书楼取名“宋楼”。陆家藏书与有名的天一阁相比,数量多两倍,珍贵品种也比它多。有宋版书200多种,元版书400多种。陆的藏书室有三处:一曰“宋楼”,专用收藏宋、元刻本及名人手抄本;二曰“守先阁”,用以收藏明、清刻本;三曰“十万卷楼”,用以收藏普通书籍。另外,他还精于校勘,著有《潜园总集》。可惜的是,陆的儿子陆树藩不太看书,损坏较多,后因家道中落,全部书卖给了日本人,使许多珍贵图书流失。

    丁丙(公元1832—1899年),字松生,一字嘉鱼,号松存,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丁丙的祖父丁国典想到他北宋时的先祖有书8000卷,为继续祖志,将书楼题名为“八千卷楼”。丁的父亲丁英,用重金买了几万卷书,他哥哥丁申,“节衣缩食,朝蓄夕求……积20年,聚八万卷”。他们兄弟俩保留了祖父的“八千卷楼”,又重修了小八千卷楼,后八千卷楼,总名叫嘉惠堂。八千卷楼藏《四库全书》已录书目,约3500部;小八千卷楼,专藏善本,约2000多种,有宋元本200多件;后八千卷楼藏书8000多种,为《四库全书》没有收入的书。总藏书约20万卷。据说,丁丙最大的功劳是保护了文渊阁的《四库全书》。当时,太平军进杭州,丁氏兄弟看到镇上包食物用的四库全书的书页,便冒着生命危险到文渊阁将书偷运到上海,战后,经人修补共有8万多卷。

    以上四家藏书共66万卷,占清代总藏书数的28%,他们为继承和发掘我国文化遗产,所作的卓越贡献可见一斑。
 

公司标志
编辑:编辑组
连天红 藏家故事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