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自己的王菲

2010-06-22 11:08 来源:世界经理人 我要评论    

分享到:

    音乐人李健的新专辑《音乐傲骨》在春节后迅速蹿红,其中的原因除了“音乐诗人”李健沉淀了两年后写出来优美的作品外,更主要的恐怕还是由于其七年前的一首作品《传奇》。天后王菲在春晚大舞台上的翻唱,让这首《传奇》迅速传播开来,从而带动了李健和《音乐傲骨》的走红。

  李健专辑的迅速成功从营销角度来看,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借势营销”案例。天后王菲的复出是被大众所关注的事情,而春晚舞台是王菲复出的优势载体。李健的歌正是借此良机传播到更广泛的范围,从而成就了《音乐傲骨》。如果没有王菲,《音乐傲骨》的推广成本可能要大得多,效果可能要小很多,尽管歌依然是那首歌,却不一定能成为一个传说。

  作为一位极具才华的音乐人,李健始终坚持自己的音乐风格,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比如这张新专辑《音乐傲骨》。他的成功让我想到了很多创业者,他们就像李健一样在各自的行业里才华横溢,勇敢执着,研究出了很好的产品和服务,但由于资金不足,各方面的资源和影响力非常有限,因此不可能在广告宣传上大手笔的投入。如果能够拥有自己的“王菲”,无疑会让自己的《音乐傲骨》在市场上取得成功。中小企业要善于寻找自己的“王菲”,借势营销,让自己的企业花费较少的成本,取得最大化的市场效果。

  所谓的借势营销,顾名思义就是就是借助于某种力量实现自己的营销目的。我们的祖先就经常利用“借势”来达到目的。汉武帝的驯马官和班固各骑着一匹奉旨选来的枣红马来到树林里休息,被四个强盗抢走了御马,驯马官口哨暗示御马停步不前。驯马官和班固走出树林,遇到几十个担着酒罐的挑客。班固计上心来,冲上前去将领头挑客的酒罐打碎,然后拉着驯马官往强盗方向跑去。四个正想办法拉走御马的强盗,看见马主人身后跟着几十个举着扁担的人跑来,以为是主人带帮手来了,于是弃马而逃。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利用借势营销取得了产品推广的成功。有一个做网络社区的朋友,策划了一次线下选秀活动,利用线上投票的方式推广自己的网站。这是一项费时费力费钱,而且很可能不讨好的工作。我当即否定了他的方案,并告诉他央视《非常6+1》节目要来本地进行海选。他说,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说,有海选就有投票,有投票就需要网络平台。他一拍大腿说,明白了。后来他和承办方进行合作,没有花一分钱便取得了《非常6+1》本地海选活动的网络投票指定网站的资格。两个月的海选活动结束后,他的网站在当地迅速打开知名度,访问量上升了三倍。如果依然按照他自己的计划,举办自己的选秀活动,结果很可能不那么乐观了,毕竟自己的平台小,本身关注度就不够,而且需要借助其他媒体来推广自己的活动,只能属于造势,而造势的成本显然比借势大得多。《非常6+1》海选的“势”本身已经存在,无论影响力还是关注度都不是一个小公司的选秀活动可以比拟的。如果把他的网站比如《音乐傲骨》,央视《非常6+1》海选就是王菲,他找到了自己的“王菲”。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微利时代,很多中小企业并不缺乏好的产品和稳定的商业模式,但往往由于所有的资源都用在了产品开发上,市场推广费用少得可怜。媒体上的广告满天飞,中小企业偶尔做点广告,但大多是随性的为了做而做,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借势营销无疑是中小企业市场推广的一把利器,他节省了企业成本,将宣传效果最大化地体现出来。

  从李健借王菲之势来看,“势”应该具有这样的特征:高关注度、与产品特征相吻合,具有一定的新闻点。作为歌坛天后,王菲的复出自然是广大歌迷极其关注的事件,而王菲悠远绵长的唱腔与《传奇》这首歌的风格也具有很高的吻合度,每年的春晚都会在春节后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结合王菲复出,势必成为新闻热点。我们很多中小企业在借势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对“势”的分析,盲目的见势就借,不管三七二十一,借来用用再说。比如有的企业不管是演唱会还是体育赛事,是活动都去凑凑热闹;或者不管大节小日,只要是节假日就加大广告力度,试图借活动和节日之势,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但往往最终花了很多钱后,曲终人散,人走茶凉,一切归于平静。失去了借势的“低成本,高效果”优势,甚至比造势更浪费资源,就得不偿失了。这不是借势营销,只是顺势营销,大势已去,营销无效。

  现代社会资讯发达,事件频出,每个中小企业都会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遇到自己的“王菲”,借势营销,只有捕捉到自己真正的“王菲”才能成功。

公司标志
编辑:微凉
连天红 品牌传播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