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能不买的不买,必须买的网购。 ”这是2008年下半年流行起来的购物口号。而伴随着网购热潮,“网货”作为一个名词单独出现。 “网货”是时下广大中国网民们对网络零售渠道销售的商品的统称。由于网络零售渠道的先进性,一模一样的两件商品,“网货”往往比“线下货”要便宜很多;另外,有些东西在线下并不出名,在网上却炙手可热。 一个最新的现象是,“中国制造”与“中国市场”,因“网货”的普及正在对接。曾几何时,“中国制造”是全球贸易市场上的畅销品,但多以“代工”的形式外销。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情况下,海外市场不断萎缩,这些品牌中的一些不得不在网络平台上寻找出路,却意外创出一片广阔天空。 是不是所有的“代工”企业都能有一片天空,怎么做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超级卖家,让自己的产品跻身畅销网货品牌的行列?不妨看看网货品牌先行者的做法。 “麦包包”、“飘飘龙”风靡网上 目前成功的网货品牌,最主要的一类,是由专供外贸的制造企业转型而来的。 毛绒玩具网货品牌“飘飘龙”的前身,就是为迪士尼商品提供代工服务的中国工厂。作为美国迪士尼公司毛绒玩具的定点生产厂家,嘉裕玩具公司工厂10年来全部做外单,不做内销。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欧美市场缩小,玩具公司必须转型,“飘飘龙”转战网上商场,6个月的时间,网上的内销销售额占到企业总销售的40%。 “1米的趴趴熊,35元;1.2米的开心熊,80元包邮;1.6米的暖暖熊,150元包邮。 ”由于市场上1.6米的大熊价格是300至500元,它的产品很具有竞争优势,而因为长期做外单,质量完全能过关,又成为它在网货竞争中制胜的关键。 快速诞生的“麦包包”,与“飘飘龙”有着惊人的相似。“买包包?麦包包! ”跟随着一句很亲切的口头语,箱包品牌 “麦包包”在网上风生水起,成为有自己粉丝的品牌网货。事实上,麦包包公司1996年就成立了,但主要是为法国鳄鱼等国外知名品牌贴牌生产。 “为国外客户贴牌生产,量很大,利润很高,但附加值较低,客户要求也很苛刻,他们既可以找我们来做,同样也可以找别的供应商来做。 ”同样是在2008年,看到网络商机的麦包包借助淘宝开拓国内市场。目前,麦包包在淘宝网上的月销售额近百万元。 御用工厂的产品变身名牌网货,并不少见,目前已有的类别包括木质家具、化妆品、内衣等。 “中国制造”成网货名牌 从外贸到内销,并非简单的“把商品卖给外人还是国人”那么简单。 在服装行业,国际排名前100个服装品牌里没有一个中国品牌。出口的服装纺织品大多是出口加工型,没有自己的品牌——在国内加工后贴上外国品牌,赚的只是加工费。 “制造大国、品牌小国”,是中国品牌格局的现状。 尽管长期以来学者对从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升级大声疾呼,但收效甚微——企业缺乏足够的动力自觉建设品牌——外部市场的旺盛需求,让中小企业们觉得,放弃唾手可得的市场而花费高昂成本去打造品牌,并不划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