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消费转型拉开品牌淘汰大幕

2010-05-22 08:16 来源:全球品牌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在不断进行的价格战中依然能够获取高额利润,在不断抢夺的渠道战中仍有机会发展大量渠道,在不断演化的价格战、渠道战、品牌战混战中既有退出者,又有不断涌入的进入者,留学市场在这种没有形成绝对领导型品牌的状态更导致了其市场的多变,由此也拉开了留学市场品牌淘汰的大幕。

    国内留学市场一直是众多留学机构的竞技场,但在此激烈的竞争过程中,却一直没有从无序的市场竞争走向消费者。从教育资源的短缺到产品的过剩,从小国家的引入到退出,再到美国留学的疯狂高涨,一方面显示中国的留学市场正在发生消费背景的转型,另一方面引发留学市场的品牌淘汰。那么,在这种整体的留学市场品牌淘汰的格局下,是继续产品价格战、渠道战模式?还是转变成从消费者导向出发,打造品牌避免被淘汰获取更大的价值?

    消费转型

    2009年国内高等教育的消费转型出现的异常明显,从教育资源的短缺,到民办高校的高速崛起,再到2009年因为生源的迅速减少导致民办高校开始出现破产,加上“名校效应”对于民办教育的冲击,中国的高等教育出现了明显的消费转型。

    留学市场也不例外,从出国难到选择一些国外并不优质的教育项目,再到2009年一些劣势项目正在被慢慢淘汰,加上2010年对于美国留学跨越式发展的预期,留学市场也在发生明显的消费转型。

    据统计,2003年参加SAT考试的人数为一二百人,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香港地区SAT考生人数16499人次,其中大约85%是大陆考生。近三年放弃高考、转向SAT的中国内地考生将近3万人,而且每年的人数都在稳步增加。2008,北京市约有3000名考生放弃国内高考转向美国高考,2009年的数字更高,达到了7000人左右。

    从参加SAT考试人数暴涨可以看出国内留学消费转型的趋势,其中“名校效应”对于留学市场影响最大的典型就属美国留学市场,至于那些不断退出的小国家项目正默默地被市场淘汰出了这个还未有硝烟的留学市场战场。

    据美国使馆数据在2008至2009学年,共有9.8235万名来自中国的学生赴美国学习,占所有留美国际学生总人数的14.6%,较2007年增长了21.1%。而在2007至2008学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8.11万人和13%。

    与其他留学国家相比,美国历来是中国留学生的第一选择,不论是近十万美国留学大军的数量,还是国内优秀学生和众多家长对于美国名校的追捧,美国留学已经成为国内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前沿,更代表国内留学市场正在发生的消费转型。

    从留学机构来看,美国留学人数的增多和美国留学利润的丰厚,使得美国留学产品疯狂涌入,有宣称能做美国大学排名前10至50名的,有声称有做前100名的,还有的专做美国-全球品牌网-留学,更有甚者因为美国留学市场的骤然火热而匆忙进入,这使得美国留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更使得某些做美国留学市场的机构盈利模式发生转变。

    盈利模式变异

    1、产品导向型。目前留学市场大多数的机构都是以合作的产品资源为导向,如只能为消费者申请部分合作大学,有很多排名在前的大学因为没有合作关系导致不能申请。遇到消费者指名的排名前几位学校时会发生给消费者推荐已经合作的产品,这种产品导向对部分优秀的学生来说,显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尤其是从SAT人数这种暴涨的趋向来说,这种以产品为导向,限定于某类产品合作关系已经不能满足国内留学消费市场转型的要求,且由于属于留学机构的单方性推介,一旦市场出现其他的如客户导向型竞争,消费者将立刻被拉走,市场份额、利润自然要下降。

公司标志
编辑:微凉
连天红 品牌传播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