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次栉比的一线品牌商店沿街铺开;路边的招牌上被新一季的时装大片占据着;地铁公车上不乏见到路易威登或古驰商标的影子;人群中混杂弥漫着大牌香水的味道……或许如此的景象会让人想到纽约中心的商业区,也会让人想到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抑或是拥挤繁华的东京街头。然后,就在近几年,奢侈品的影子正前所未有地充斥着中国的各大城市、甚至,它们还在继续向更大的范围蔓延着。 世博会开幕在即,近日漫步在上海街头,随处可见正在施工的大小项目。除去正在翻新或重建的市政项目外,最惹眼的恐怕就属那些用来围裹新建名牌店铺的巨幅带品牌商标的幕布了。据了解,斯沃琪集团出资,将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完成和平饭店的改造使之成为一些奢侈品品牌的旗舰店、展览中心和全球艺术家免费下榻的饭店。有调查显示,世界公认的顶级奢侈品牌中已有超过八成进驻中国,截至去年年底已有近300家顶级店铺在北京开业,而在世博会开幕前至少会有十个顶级奢侈品牌的旗舰店将进驻淮海路。 《2009年中国奢侈品报告》显示,有33.3%的华东地区消费者会把上海作为奢侈品消费的首选地,而华北华西以及华南地区也各有一成消费者表示会选择上海进行奢侈品消费。而在另一份名为“2009中国16大奢侈品城市排行榜”中,北京则以59家领先奢侈品品牌专卖店和高达100%的领先奢侈品品牌进驻率位居榜首。 其实,奢侈品品牌早在上世纪末就已经开始了打入中国市场的进程。在奢侈品登堂入室进入中国主流社会以前,奢侈品牌只是零星出现在香港和内地沿海的贸易公司里。90年代初,有外资背景的五星级酒店逐渐开始出售名牌商品。直到中国加入WTO并开始兑现承诺,不再限制外资品牌开设专卖店后,诸多奢侈品牌才开始大举入驻中国市场,而目前在中国开设专门店已成为世界顶级品牌进驻国内市场的最普遍的方式了。不仅如此,随着中国消费者掀起了一股奢侈品消费热潮,奢侈品品牌的野心也在不断增长着。尽管由于金融危机的席卷,向来被看做是奢侈品根据地的欧美市场出现了急剧的销售下滑,但异军突起的中国市场却给奢侈品行业带来了极大的转机。历数国内开设的奢侈品专卖店,不难发现有超过半数的店都是在进三年内开业的。还有数据显示,2007年以后,奢侈品在中国发展最快的竟不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而是温州、重庆、杭州等二线甚至是三线城市。王齐国认为,由于一线城市对二三线城市的影响是渐进式的,因此这样的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成为中国奢侈品消费的新生主力。“并且,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强大,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会进一步提高,珠宝、服饰领域等奢侈品将率先成长。”他说。” 同时,不少大牌也颇费心思地专门为中国市场度身定制了一系列配套策略。去年香奈儿掌门人Karl Lagerfeld亲临上海,用一场“巴黎——上海”的主题秀毫不掩饰地讨好着中国观众。而爱马仕为中国特别推出的新品牌“上下”也开业在即,这是爱马仕首次在中国创立品牌,希望以此来推出价格相对低的产品来拉拢更多潜在的中国消费者。面对以往“高高在上”的奢侈品品牌,某大牌的驻华公关甚至开玩笑地对记者表示,曾被广为流传的“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一说法已经摇身变成了“Made for China(为中国制造)”了。 奢侈品撒“网”欲拓宽在华市场 目前网站的在售奢侈品品牌数量已达一千多种。法国奢侈品策略与营销顾问公司Luxe Corp的执行理事Uche Okonkwo对记者表示,即便在国外的一些知名奢侈品购物网站,也都提供向中国的运输服务,旨在赢得更多的中国消费者。 就在全球奢侈品品牌在中国不断增设专卖店的同时,在国内正悄然兴起的网络购物也吸引了大牌们的注意。据了解,近年来在一些高端的B2C购物网站已不乏见到诸如普拉达之类的奢侈品大牌的身影。并且随着购买需求的增加,国内不少网站如抢鲜网,千寻网等也都开设了欧美精品销售专区,专门负责销售国外的奢侈品。甚至出现了集中整合了百十家大牌供应商和经销商的折扣网站。Uche表示,由于供货渠道的不同,网站上销售的奢侈品往往比实体店内商品的价格低。“目前拥有相对成熟的网络营销渠道的奢侈品主要集中在化妆品和时尚用品。”Uche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