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品牌也要“慎独” “慎独”已经成为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和应当达到的人生境界,甚至成为一种美德,它要求人们,在独自一人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自觉地实践道德规范。例如,《辞海》里对慎独的阐释是: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那么,对于一个品牌来说,为什么需要“慎独”呢? 我们知道,一个产品在制造过程中,不可能所有生产流程都被社会“监视”,也不可能所有出问题的环节都会被社会发现。即使被发现,也大多不是立即被发现的,其间总有一部分消费者遭殃。例如,被媒体曝光之前的光明牛奶、肯德基等品牌,几乎没有人知道它们有问题。只是在媒体广泛报道时,我们才知道有“变质光明牛奶返厂加工再销售”,才知道肯德基的“香辣鸡腿堡”、“辣鸡翅”、“劲爆鸡米花”等产品中含有“苏丹红一号”成分。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这些品牌能够“慎独”,光明就不会把变质的牛奶加工后,再卖给无辜的消费者,肯德基就不会加工并出售含有“苏丹红一号”成分的食品,随后也就不会出现上述的品牌危机,更不需要在东窗事发之后进行危机公关。 实际上,不管是政府监管,还是媒体监督,其能够实际控制的范围终究是有限的。一个品牌只有知道并努力“慎独”时,这个品牌才能真正的令消费者放心。全球著名品牌尚且如此,其它品牌又会怎么样呢?可以说,社会大众需要的是一批批能够“慎独”的品牌。当然,能够“慎独”的品牌,必然是修养高的品牌。 但是,对于一个品牌来说,如何才能做到“慎独”呢? 远卓品牌机构有个观点叫“品牌即人品”,即:品牌在体现人的劳动成果的同时,还集中展现着品牌塑造者的综合品质,甚至可以更直接地说,品牌是其全体品牌塑造人员人品的直接展现。举例来说,如果消费者买了某个品牌的空调,发现空调质量很差,售后服务质量也很差,那么我们基本可以断言,其品牌塑造人员的人品基本上与空调在一个档次上,因为,有什么样的品牌塑造人员,基本上就决定了其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至此,我们自然能够理解,一个品牌要真正做到“慎独”,那么与它相关的品牌塑造人员都要“慎独”,包括高层领导人、采购人员、质检人员、各分公司负责人、一线工人等所有影响品牌的公司员工。当然,其中有个关键就是,品牌的最高决策者首先要是一个君子,能够做到“慎独”,然后才可能有全公司员工的“慎独”,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慎独”只能成为一种幌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