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品牌就得捣费用,专卖店装修要花钱,做广告要花钱,培训安装维修的工人也得花钱,但一个企业的费用投入是有限的,费用投入只能满足一两个方面需求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所以,机会成本的选择与资源分配的问题就出来的,曾记得《赢在中国》的一个片段里,汇源的老总与另一个经营专家就要不要花三个亿建工厂的问题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一个已经把这笔钱用在硬件投入上,另一个则觉得用在品牌和渠道建设上赚回来的钱会更多。而很多太阳能经销商也很容易走进这个误区,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硬件建设上,以为店面形象好了,销量就会有大幅的提升,但结果却并非如此。 误区四、急功近利,妄想借炒作一夜爆富 品牌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和系统工程,品牌是作用于人脑的一种认知识别和体验识别,它的结构是在人类的右脑里有一个图象,在左脑里有四大类的联想:品类联想、品质联想、利益联想、价值联想。而要在消费者内心形成这四大联想则需要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经销商,都存在一个毛病:喜欢炒作的感觉。好像不弄点炒作,策划方案就是一纸垃圾。 当然,炒作的确要用,因为炒作能降低广告传播的成本,但是请问大家,你每天会听说多少八挂故事,现在还记得的又有多少呢?再请大家好好想一下,那些历经十年不倒的大品牌,他们又用过多少次类似的炒作呢?为什么不用呢?所以炒作的作用只是加快品牌的建设而不是品牌建设的全部,急功近利,妄想借炒作一夜爆富的想法是不对的。 误区五、不讲方法,付出成为无用功 很多人都在说自己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掉了,但不知道那一半广告费到底浪费在哪里,那么,我们的广告费究竟是因为哪些原因而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呢? 首先是诉求主题远离消费者利益,一些品牌还是停留在讲“实力成就品质”之类的空话套话阶段,而对于消费者对太阳能热水器最关注的利益点有哪些,我们的广告突出消费利益了吗?这些问题没有去好好的研究思考。结果就是企业说出了一大堆废话,但没有一句能打动消费者的内心。 其实,对于品牌建设而言,无论是品牌的核心理念还是核心广告语,都应该遵守诉求对应原则、诉求通俗原则和诉求生动原则。因为,人们大多数都是在被迫的情况下接触广告的,这便注定了广告基本上都是处于被消费者浅浏览、浅识别的状态,如果广告太空就会让消费者产生不了印象,广告过于复杂,就会增加消费者理解的难度,从而增加传播和沟通的时间和成本。 而在诉求的生动性上,编制一些能让消费者产生兴趣的内容,消费者还可能会成为我们的免费传播者,如,编制一条这样的短信广告:悟空想用月光宝盒回到紫霞仙子身边,但处于阴雨天,光的能量不够而老是时间错位,悟空无奈,只好求助于观音菩萨,观音双手一摊:“对付阴雨天,普通的不行,得用双能太阳能!” 其次,有一些品牌,在宣传推广方式和媒介选择也不科学,比较容易陷入“以小搏大”的思维怪圈。如,很多经销商都要求厂里面投上几十万上央视,觉得在央视一露脸品牌立马就能起来,但事实上是这样的吗?如果有人说他随便扔出一颗小石子就能让大海掀起一股可把轮船弄翻的浪潮,你觉得还有可能的话,那么,你在店里面只点点头打打招呼而没有深入交谈的顾客,你现在还记得多少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