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图案纹饰的主要特点是造型简洁鲜明。如忍冬纹,它虽是各地北朝石窟中通见一种纹样,而在莫高窟则显得格外突出。造型简洁朴实,自由活泼,变化多姿。多以三瓣或四瓣植物叶形,利用正、反、俯、仰的变化,设计卫个像剪纸、影画那样简练鲜明的形象。它既不同于大同云冈石窟雕刻中的忍冬边饰那样华丽,也不似新疆石窟壁画中忍冬边饰那种强调凹凸变化,不露空地的繁缛式样。而是以一个单叶忍冬纹样作基本单位,不论组成单叶波状、双叶藤蔓分枝、四叶边琐式样,其侧视叶状的形象和结构脉络总是那么清晰完整。在土红色底衬托之下,给观者以单纯、朴实的美感。又如几何纹,它只是用不同斜度的线组成不同的几何形状,利"数"的变化规律,相间填色,使简单的网状,变现出丰富多彩,如织锦般华丽的纹饰。再如云气纹,它不同于忍毛主席纹和几何纹,是以各自固有的形象与格式表现其面貌特征,而是用连续S形曲线形成的韵律动势,显示其形象特征的。它没有也不需要有具体的固定不变的形象,要表现的只是其化莫测的流动气势。
作业石窟图案总、体构成的窟顶平棋装饰,亦显示着简法、鲜明这样的特点。各窟平棋装饰都集中了窟内各种纹样,繁简虚实配合,构成一个统一整体装饰。平棋由若干个边饰组成的方井联结而成,每个方井均为两重套叠,井心比较宽大,中置一大莲化,莲化如大车轮状,是平棋装饰的主体。井内套叠方井的边饰比较窄小,饰以疏简的纹样,是在土红色义上用单色一挥而就,占划分明,自由洒脱。方井四角画飞天或莲花,与井心莲花相照应。方井外围是以几何纹、忍冬纹、去声气纹连接成的带状边饰、边饰比较宽大,纹样绘制也较细致整体平棋以土红色为基调,配以绿、白、黑纹可望而不可及,显得质朴、庄重、气势壮观。
平棋是集合窟所有纹样于一体的总体装饰,与之相反,佛龛的龛楣、佛像的背光则金星用单一纹饰的。龛椐多以忍冬纹为主,中间穿捶莲花、童子或禽鸟 、伎乐天人等。这里的忍冬纹即是葆 叶,莲荷纹龛门即佛国净土之门。佛背光多以光焰纹装饰,表示佛身放射金光。装饰纹样单纯醒目,装饰的内容与形象与得到完美的统一。
壁带边饰与平棋、龛楣、佛背光不同,它没有特定的内容和建筑需要的平稳感,所有的边饰都以忍冬、几何、云气三种不同的纹样和颜色的小段边饰相间连续而成,直线几何纹的规整。曲线云气纹的流动,弧线忍冬纹的活泼,构成具有强烈节奏感的装饰美。
上文已指出,北朝石窟图案装饰和石窟的仿木构塔庙建筑性是密切相关的,是殿堂塔庙建筑彩绘装饰在石窟的反映。实物已无从见到,但文字记述却祥实具体。《洛阳伽蓝记》说,永宁寺的佛殿"形似太极"(皇宫正殿),自然这宇家的寺院,敦煌石窟是不能与之相经的,但石窟顶部彩绘的平棋、模塑的枋木屋架等仿殿堂建筑性却是明显的。平棋套叠方井中置莲花,正是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中说的"圜渊方井,反植荷蕖"藻井装饰的延续。平棋边饰中的龙、凤、虎纹,人字披橼间的孔雀、猴子等祥禽瑞兽纹,与鲁灵光殿天花上雕刻"奔虎"、"虬龙"、"朱雀"、"猿抗"等飞禽走兽装饰也是一脉相承的。人字披椽子上彩绘的锯齿垂角纹,也是模拟奏汉宫殿建筑上部件的纹饰 。由云气纹、忍冬纹、几何纹连接成的边饰,其形象与永宁寺门楼建筑装饰"图以云气,彩画仙灵,"也极相似。石窟图案用色与木构殿堂建筑装饰也很相似,如斗拱,立柱边饰、藻井也棋边饰均为土红色底,平棋外围的边饰、壁带边饰则以朱、绿、白三色相间作底色,表现了传统展堂建筑的"朱柱"等格式和用朱绣、绿玉、白银、黄金做装饰的色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