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家具发展史(9)

2010-06-10 15:23 来源:紫尊轩红木家具 我要评论    

分享到:

    (4)卡子花

    卡在两条横枨之间的花饰。多数是用木材镂雕的纹样。也有用其他材料,嵌玉卡子花等。常见卡子花有双环卡子花、单环卡子花、枫叶卡子花等。

    (5)托泥与鱼凳

    托泥是在椅凳、床榻桌案的四条腿下端所加的方形或圆形的底框,它使得家具的四腿落在木框上,而不直接落地。托泥不仅改变了四腿直接落地的形式,出现了造型上的新意趣,同时,托泥也起到了加固四腿的连接与稳定的作用。

    从南宋以来,托泥之下又出现了小巧的、如同龟形的小足,使得严谨规整的四框之下,仿佛又长出可爱的四只小海龟,既活泼又起到通风的作用。

    (6)矮老

    矮老是一种短而小的竖枨子,往往用在跨度较大的横枨上。矮老多与罗锅枨配合使用。如桌案的案面下、四周横枨上多用矮老。起到支撑桌面、加固四腿的作用。

    (7)枨子

     枨子是家具造型的一部分。明代家具的枨子形式很多。有罗锅枨、霸王枨、十字枨、花枨等。明代家具上的枨子是明代家具风格的一部分。

    (8)金属件装饰

    在箱子的四角、柜门的门扇和椅凳的座角足端等地方,使用金属件,这也是明代家具的一大特色。这些金属件形式多样,造型优美,装饰在花梨、紫檀等色调深沉华美的家具上,确实倍增光彩。同时也起到了保护家具、使之坚固耐久的作用。

    2.单纯性装饰

    (1)开光、亮脚、绦环板

    开光,是在坐墩,或坐椅背板等处,镂出的各种空洞。

    亮脚,是在椅子靠背的下部,即与座面接触的地方,镂出的亮洞。

    绦环板,是在柜面、屏座、案和架的高束腰处,以及在门扇、床围子等地方,所镶的四边起线,中间透空的镶板,这种镶板就叫绦环板。

    以上三种装饰,打破了整板和大面积板面的沉闷,显示出玲珑活泼的趣味。

    (2)腿子的线形变化

    明代家具的腿足变化最多。常见的有三弯腿、鼓腿彭牙、蚂蚱腿、还有撇腿、板式腿、卷珠足、卷书足等。

    (3)搭脑的线形变化

    搭脑是椅子上端的横梁,因坐时后仰脑袋搭于其上而得名。另外,巾架、盆架、衣架上面的横梁也引申称作搭脑。其基本形式有圆形、扁形、方形三种基本形状。在此基础上,又变化出直线的,弓背形曲线的,向上翘起的曲线,以及中间突起两边下滑的曲线,还有圈椅后背的椅圈顺势延至前端扶手的曲线等等,可谓千变万化,线形各异。

    (4)雕与嵌

    明代家具的雕刻手法,主要用浮雕和透雕,偶尔也有使用圆雕的。浮雕也叫凸雕,就是所雕纹样突出于平面,并作深浅不同的处理。

    透雕则是留出纹样,将底子镂空,使纹样镂空突出。圆雕是雕出立体的实物。

    明代家具上的雕刻题材非常广泛,有取古代之夔纹、螭纹、龙纹、凤纹绳纹、云纹等。也有植物纹的折枝、牡丹、卷草、灵芝等。

    明代家具上用镶嵌也比较广泛,有不少家具在坐椅的背板、桌案的横枨上,嵌以小块玉石和不同色调的木饰,造成木材的色调与纹理的不同效果,也很新巧。

公司标志
编辑:姚美珠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