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家具发展史(4)

2010-06-10 15:23 来源:紫尊轩红木家具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四、床榻类

    “床”与“榻”在席地而坐的时代,是有分工的。床体较大,可为坐具,也为卧具;榻体较小,只用于坐具。魏晋南北朝以后,榻体增大,床与榻同样担负着坐卧两种功能,因而也就难以截然分清了。习惯上认为:床不仅长,而且宽,主要为卧具。榻身窄而长,可坐可卧。

    1.榻

    身窄而长,可坐可卧的家具。一般仅有床身,其上无任何装置。

    2.罗汉床

    床上后背及左右两侧安装低栏的床,又称作弥勒榻。大概是因为僧人常用,或者是因为在崇尚佛教的时期,世人与僧人谈经论道时常坐而得名。

    3.架子床

    架子床是有柱有床顶的统称。其三面设围,四角设立柱、床顶有床盖,形成一个四面搭架子、中间为独立空间的大床。因为床上有架子,故名“架子床”。其形式可进一步分为四角立柱、三面设低栏的“四柱床”,带门围的“六柱床”,以及形体庞大,状似寝室的“拔步床”。   

    4.拔步床

    俗称“八步床”,即大床。这种床的上部有顶盖,下部有底座,前有廊庑、四周设矮围屏。床前的中间部位,留出可以上下的床门。廊庑两侧是两个空间,可以放置小桌、几凳、衣箱、马桶、灯盏等物。

    五、柜架类

    陈设器物和储藏物品的家具。柜的主要功能是储藏,形体较大,有两扇对开门,门内有横隔板,可放衣物,书籍,或食物等。架是搁置和陈列物品的简单小件家具,也是家庭常用的家具。柜的式样很多,常用的有圆角柜、方角柜、四件柜、亮格柜等。

    1.架格

    四足中加横板作隔层,具备放置与陈设两种功能的家具。架格因常用于放书,故又称书架、书格。一般高1.5至2米,立木为四足,依其面宽安装多层搁板,格子间有的空敞,有的安圈口、栏杆或透棂。架格有全敞式的,即四面皆无板,用木条攒接成不同图案作为连接、支撑;也有面敞式的,即后面有背板,或左右后三面有背板,而前面敞开的样式。

    2.亮格柜

    亮格和柜子相结合的家具,兼有柜橱和架格的特点,既能收藏物品,又能陈列文玩。

    3.圆角柜

    柜帽圆转角的柜子。其门与柜子的结合,是不用合页而用上下两门轴插入的作法。圆角柜有明显的侧脚。柜顶也有喷出的柜沿。关门多靠硬挤,也有的安闩杆。

    4.方角柜

    柜体的各面垂直,没有侧脚。柜顶也没有喷出的柜沿。体形一般是上下同大,四角见方,门扇与立柱之间用铜合页连接,采用硬挤门和安闩杆等做法的。方角柜的大小相差悬殊,小者炕上使用,大者高达三、四米,其高可达屋梁。

    5.四件柜

由四件柜组合而成的柜子。其上部是两件如箱形的矮柜,下部是两件较高些的立柜。因此也有叫它顶箱立柜的。四件柜也可以拆成两件柜分开使用。

    6.多宝格

多宝格,也称百宝架,有横竖间隔的架格。能利用有限的空间,在错落有致的层面上陈列古玩珍宝。清代上流社会非常流行。清代多宝格是一种新兴的家具,样式很多,一般都成对组合。到了清代晚期又出现了这种带有西洋风格用彩色玻璃装饰的单体多宝格。

公司标志
编辑:姚美珠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