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家具发展史(8)

2010-06-10 15:23 来源:紫尊轩红木家具 我要评论    

分享到:

    (二)腿足与面的结合

    不同形式的凳、几、桌、案、腿足和牙子、面子的结合方法不同,下面列举较常见的几种。

    1.无束腰结构

    家具面板与牙条之间无收缩部分称无束腰结构。如无束腰的杌凳。面子底面四角各凿榫眼两个,在大边上的深,在抹头上的浅,为的是避开大边上的榫子。这两个榫眼与腿子顶端“长短榫”拍合。腿足上端还开槽两段,嵌装牙头

    2.有束腰结构

    家具面板与牙子之间的向内收缩的部分称有束腰结构。有束腰的杌凳或方桌、条桌等,面子的造法与上同,腿足上端也留长短榫,只是在束腰的部位以下,切出45 度斜肩,并凿三角形榫眼,以便与牙子的45度斜角尖及三角形的榫舌拍合。斜肩上有的还留做卦销,与牙子的槽口套挂。上述结构匠师称之曰“抱肩榫”。

    3.高束腰结构

    高束腰结构腿足上部的抱肩榫、顶端的长短榫,造法和一般有束腰结构相同,惟两榫之间的距离加长,出现了一根短柱,并开槽口,以备嵌装束腰两端的榫舌。

    4.四面平结构

    这种样式的面子用攒边打槽装板造成,四角在边末底面凿榫眼。它自己成为一件可装可卸的构件。

    支撑上述面子的是一具架子。它的造法是腿足上部不造束腰,在顶端长短榫之下直接格肩造榫,并在两面各留出一个断面为半个银锭形卦销,以备与牙条上的槽口套挂。四根牙条和四条腿足拍合后,架子便形成了。架子上再安装上面子。

    5.夹头榫结构

    夹头榫是从北宋发展起来的一种桌案结构。腿足上端出榫并开口,中夹牙条、牙头,出榫与案面底面的榫眼结合。

    6.插肩榫

    腿足上端出榫并开口,形成前后两片。前片切出斜肩,插入牙条为容纳斜肩而凿剔的槽。拍合后腿足表面与牙条平齐。

    二、明清家具的主要装饰风格

    (一)明代家具的装饰

    明代家具的装饰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与结构紧密相连的装饰,如牙子(牙条与牙头)、圈口、券口、挡板、矮老、卡子花等。另外,如罗锅枨(音cheng)、霸王枨、十字枨、托泥等,枨子虽然是结构部件,但由于匠师的巧妙处理,也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第二类,是纯粹的装饰。如雕刻、镶嵌、线形等。

    1.与结构紧密相连的结构性装饰

    (1)牙子

    很多家具在立木与横木的支架交角处,多运用形式不同的牙子作装饰。明代家具的牙子形式,丰富繁多,常见的有云纹牙子、棂格牙子、凤纹牙子、卷云牙子、弓背牙子、替木牙子等。这些牙子,既是家具的极好装饰,又是家具坚固耐久的结构部件。

    (2)券口与圈口

    券口是镶嵌在家具立柱之间的镶板,假如上、下、左、右四面均有镶板的就叫圈口。这些券口或圈口的名称,都以中间的空洞纹样命名。它们既是一种美化装饰,同时又起着支撑重量,加强牢固的作用。常见的有:椭圆形券口、海棠券口、长方券口、鱼肚券口、壸门券口等等。

    (3)挡板

    挡板指桌案的两侧,即前后腿之间的镶板装饰或用木条攒接而成的棂格形装饰。挡板作为装饰的同时,还加固了腿子的稳定性。常见的挡板有云头挡板、卍字挡板、葫芦挡板、草龙挡板、灯笼挡板等。

公司标志
编辑:姚美珠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