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禅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家具特征(3)

2010-03-29 09:58 来源:古典家具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3) 空淡禅宗对空的指向是通过对色(自然)的描写来展现的,因为自然是无意识、无目的的,是“无心”的,因此才具有了可感受性。宋代受“色空”观的影响,减弱了唐代家具的箱式构造,使更通透、空灵的梁架式结构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此基础上,结构与功能、形式美相结合,融合成了抽象、极致的线的形式,并且不加任何雕饰。

    (4) 静雅

    禅对五光十色的表象世界是排斥的,强调从普通现象中领悟永恒的静的本体。宋代家具的总体趋势是静的,但细捉摸却是动中有静。以官帽椅为例,从腿、搭脑、靠背板到线角,都是具有动感的,但它们组合后传达出来的意味却是永恒的静。

    我们可从以上的分析中发现:宋代家具的美不是静态的,它是通过不断运动、转换的时间—空间过程来展现色即空、动中静中不朽的永恒,是“妙悟”的过程。

    二、外在生活的肯定

    1. 唐、五代之“自由多样”

    唐代揭开了中国古代最灿烂夺目的篇章:国家安定统一,政治、财政、军事强盛,贸易交通发达,南北文化融合。此时的文学与艺术更是蓬勃发展:一改魏晋直指内心、思辨、哲理的追求,而是肯定、感受和执着于人间现实,把多样化、真实的现实世间生活反映在了文艺中。

    唐代南北融合、中外贸易交通发达,“丝绸之路”带来了胡人的礼俗、服装、音乐、美术以至各种宗教。在两晋六朝吸收外族文化的基础上,唐代世俗地主们更加无所束缚无所留恋地吸取、创造、革新和突破传统,“胡酒”、“胡乐”、“胡服”、“胡式起居”等成了盛极一时的长安风尚。“胡式起居”就是指“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它先是在宫廷及都市中流行,到了晚唐五代时期,高足家具已经在汉族百姓中得到了普及。这一变化的核心是“胡式坐具”在汉文化地区的流行:胡床、绳床、靠背椅等。此外,佛教在我国的传播对家具的发展影响也很大:带来了带“搭脑”的椅子及坐墩。以席、床榻为起居中心的家具让位于椅、凳、墩类坐具,成为组织室内活动的核心家具。自此,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被代之以“垂足家具”,并以此为突破口带来了其他家具形式的变革。

    2. 明清之“世俗真实”

    明清时期延续了“庄禅”思想中对人的探索与肯定现实生活两个方面,强调日常生活的感性快乐与争取自身独立性。它更重视人感性存的价值和意义,是“庄禅”思想自然观在个体感性存在上的体现。

公司标志
编辑:姚美珠
连天红 家具简史
我们同时还为您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