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改变中国文化

2011-10-28 10:22 来源:博雅艺术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在中国传统礼仪中,怎么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最早的时候,没有椅子,人们会客的时候都是跪坐在席子或大床上,屁股放在脚后跟上,这叫跽坐。虽然不太舒服,可在正式场合下,必须这样坐,否则就是失礼。

    到了东汉末年,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类似于现在的马扎,从北方游牧民族地区传入中原,第一次改变了人们的坐姿。人们逐渐开始放弃跪坐这种难受的姿势。到了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化为我们习以为常的有靠背和扶手,可以让双腿自然下垂的椅子,并且在宋朝广泛地流行起来。古代中国人的腿终于获得了解放。

    椅子的流行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腿脚,更重要的是对古代中国文化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

    这种四条腿的家具是首先冲击的是中国的坐礼。而坐的变化,又直接导致诸多社交礼仪的改变。接着,椅子还影响到了房屋格局。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窗户的提高,以前人们坐姿低矮,窗户的位置也相应较低矮,以使坐着的人们能看到窗外的风景,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了。椅子的出现还对房屋的布置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传统的坐礼要求房间的中间尽量要宽阔,作为人们席地而坐子用。椅子出现后,人们旧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

    椅子出现前,由于坐姿,案几的低矮,人们围坐在一起吃饭很困难,所以,那时一般都是分餐制。聚餐时,人们分别就坐于各自的案几的后面,各有一套相同的饭菜,席地而坐,凭俎案而食。鸿门宴中,项羽,项伯东向坐,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这五个人一人一案,是典型的分餐制。椅子的出现,奠定了围坐吃饭的物资基础,人们逐渐开始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分餐制也顺应地变化成了合餐制。

    在椅子出现之前,跽坐是社交场合的正坐,不论你是天子还是草民必须跽坐。现代人恐怕难以想像,那时侯,皇帝和群臣议事,大臣们先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其实也差不多跪着,这种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民的关系,那时的君臣关系更象是事业上合作的伙伴,跪并没有现在那种低下的特殊含义,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现。椅子出现后,跪的意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则跪在地上,这种礼节上的巨大不平等使臣民们潜移默化的奴颜婢膝起来,在心理上巩固了皇权至上,奴化了国人的心理。

    可能有人会奇怪,欧洲人坐椅子,也没有跽坐,为什么没出现那种奴化的现象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欧洲人的礼仪中,跪是很少的,除了向上帝双膝跪下,对任何人都不用跪;就算是见了本国的君主,也只是单跪而已。而在我国古代,跪是最常见的礼仪,不光是君臣关系,还广泛应用于上下级之间,草民与官员之间。前面也说过,在椅子出现后,跪的不平等性显现出来。从而逐渐起了奴化的作用。

    我国自北宋之后逐渐走下坡路,这恰恰与椅子的普及时间差不多,难道是巧合吗?就像互联网和手机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一样,人类历史上很多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发明,甚至像椅子这样简单的小家具,其实都对我们的文化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公司标志
编辑:编辑组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