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家具不断创新发展 造型演变

2011-11-30 13:14 来源:中华古典家具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中国历代家具的造型是随着历史的推进而不断创新发展的。无论是淡雅质朴的民间家具,还是雕刻繁复、装饰华丽的宫廷家具;无论是代表广大民众的思想意识,还是体现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都渗透着历代良工巧匠的血汗,或多或少反映着人们的吉祥愿望、幸福追求、风俗习惯和欣赏情趣,体现着艺术方面的美学规律和形象法则。其中很多上佳作品集世代相传的高超技艺发挥深厚的功底,包括楔卯榫眼的想象,制安、连接角度、弯曲弧度、受力的平衡布局都是我们今人仿之不及自叹弗如的。

    据史料记载,早在商周时代,青铜器上已可见到夔纹、云纹等精美雕饰图案,初期木器已具有了装饰性和实用性的家具雏形。到春秋战国时期,木业制作已有了斧、锯、凿、铲等工具,测量也有了规矩准绳。制作中,燕尾榫,凹凸榫、割肩榫结构在家具中已有运用。汉代、三国时期,家具的类型发展到了床、几案、屏风、柜、箱、衣架等多种类型。不过,由于当时的习惯是席地而坐,家具一般很矮。汉代的案多置于床前或榻侧,案也渐宽渐长。这一时期,胡床由西域传人中原,但多流行于宫廷和贵族间使用。

    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各教派之间文化艺术的交流,也使各民族的家具在形制上、功能上得以相互渗透地吸收。人们虽然仍习惯席地而坐,胡床已在中原民间较普遍,出现了多种形式的高坐具,如扶手椅方凳等,床、榻也开始增高加大,有的上部还设有顶帐以抑尘,四边还围置可拆卸的矮屏。

    到了隋唐五代时期,建筑技术的日趋成熟推动着家具形制的变革和种类的进一步发展。垂足而坐的方式传及民间,与席地而坐的习惯同时存在,这就出现了高低型家具并存的局面,圈形扶手椅、长桌凳、腰圆鼓凳、靠背椅、顶帐屏床等新形式的家具更趋合理,尺度亦与人体比例相协调,有的部位还施以曲线图案雕饰。

    从两宋时起,随着垂足而坐的方式在民间完全普及,床柜,桌椅、带托泥的大案等高型家具已普遍,并出现了一些新形制的家具。

    这在《清明上河图》中有形象的反映。造型上受建筑结构影响,梁柱式框架结构已流行,桌案的腿面交接开始运用牙头装饰,一些桌面下还制有与牙头相间的束腰,有的牙条向外膨出,腿部弯曲制成了向内勾或向外翻的马蹄状,装饰线型也较多地出现。元代家具沿袭宋代传统但也有所发展,如出现了罗锅枨、霸王枨等制法,为明清家具的发展成熟奠定了基础。

公司标志
编辑:编辑组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