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房子上镶嵌的7亿多块瓷片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有晋代青瓷,唐三彩,宋代钧瓷、龙泉瓷,元明青花,清代纷彩等,几乎官窑、民窑的所有门类都可以在墙上找到,而且都用水泥内部浇注,并用大理石胶粘连固定成为建筑的一部分。瓷房子出名了,很多人都来看,包括美联社、路透社以及中央电视台等中外媒体纷纷制作专题节目进行报道,很多人都在猜:这个瓷房子到底值多少钱?有人说值50亿,有人说值20亿,香港一家投资公司说最少值25亿元人民币。对这一切,张连志摇摇头说:“不提钱,不提钱。”他强调的是,瓷房子里处处都是故事。守在瓷房子地道入口的是一对非常独特的石头门墩,它要比常见的门墩高出很多,最上面有一对小狮子,墩的四面石壁上也都雕刻着各不相同的图案,有人物、树木,有花草、山水,分别组成一个个的场景。 7年苦求一对石头门墩 正是这对石头门墩,让张连志花了整整7年的时间才真正拥有。朋友有一次从山东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归来,说起他在那里的一户农家家里见到一对别致的石头门墩。张连志坐不住了,要立即跑一趟山东,亲眼去看一看。在充满刺鼻的臭味的猪圈门口,张连志的眼前忽然一亮,把门的正是那两个抢眼的石头门墩。张连志立即蹲在这对门墩前抚摸了又抚摸,看了好一阵子,张连志抬起头对老农说:“出个价,我要买。”不过,任凭张连志怎么说,老农都不肯卖,万般无奈的张连志只能恋恋不舍地离开。 对于钧瓷的价值,素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等说法。早在唐代,我国便有钧瓷烧成,由于钧瓷之珍贵以及烧成之难,民间有这样的流传“钧瓷十窑九不成”,于是唐玄宗下令“钧不随葬”,因此中国历代以钧瓷随葬的极少,甚至在宋代,宋徽宗下令钧瓷每年只烧制36件,只供皇室使用。在瓷房子的外墙的7亿多片古瓷里,含宋元钧瓷约4亿多片。 张连志并没有就此放弃,只要一有空,他就会情不自禁地往那猪圈跑,这样时间长了,他也与老农混熟了,他又忍不住地问:“你跟我说实话,你为什么不卖这对门墩?”这次,老农被他缠得实在没有办法,就说:“自打安了这对门墩,俺家的猪就从来没有生过病。”最后,在不知跑了多少趟猪圈后,老农终于答应把这对“让他家的猪从来不生病”的石头门墩让给张连志。 谈起瓷房子中的一些设计创意,张连志说自己也说不清楚,“当代艺术的昂贵还是便宜都和我没有关系,我就是要完成自己的这个使命,从没有到有,从破碎到复合。我今年已经50多岁,但我像是活回来了一样,我知道什么是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