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海珠区沙园小区的柯永兴是广州万松园小学的美术老师,1995年开始收藏年历卡,至今已收藏有2000多张,其中甚至包括中国最早的年历卡。柯永兴说:“从公开发行的资料来看,我手里这张1907年发行的年历卡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年历卡。” 除收藏年历卡外,柯永兴早在1970年就开始收藏利市封。在他的利市封收藏里,有十二生肖利市封,有可立起来的利市封,打开像飞行器收拢像小挎包的利市封,还有三百多张印有不同姓氏的利市封。 柯永兴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广州的利市封还是比较粗糙简单的,现在设计越来越精致了,这也反映了民俗的发展。 柯永兴说,收藏火花、门券、年历卡和利市封这些,都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钱。每到过年,从孩子和亲友那里,就可以搜集到很多利市封,还可以到摊档整套地买,一套十枚也只要几元钱。 以前因为好玩收藏 如今已成投资途径 跟以上两位“术有专攻”且志不在赚钱的收藏者不同,家住云景花园、今年34岁的黄小洁的收藏就带有更多的投资性质了。“我最喜欢收藏电话卡。”她说,当初她收藏电话卡时,纯粹就是觉得这些卡很漂亮可爱,好玩,自娱自乐。 “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非常流行的200电话卡和IC卡,都是成套成套的,设计精美,像邮票一样,真是漂亮。”黄小洁说,当时,她和男朋友分别在不同的城市工作,每天都会打电话,一聊就是一个小时,所以,那时候买电话卡都是成套成套地买,有时缺一张,还会四处搜寻。 让黄小洁真正把收藏电话卡当作一种投资途径的是,有一次,有个收藏家看中了她手中的卡,当即买走了一些。 “这让我突然明白,这也是一种投资的方式呢。”黄小洁说,“于是,我慢慢把收藏当作一种投资了,我会用一些重复的卡去跟其他有卡的人交换,或者买回一些散卡来凑成整套。反正花的钱也不多,只需要用心搜集,最后也许还真能卖个好价钱呢。” 广州应早日建立民间收藏博物馆 现在已经是广东收藏家协会集彩专委会副会长的李伟钦告诉记者,盛世兴收藏,随着经济的发展,一般来说,收藏名家书画和金币之类的人都是有钱人,而普通老百姓更喜欢收藏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又有一定发展轨迹的东西。不需要投入太多资金,但又乐在其中。在广州,像火花、年历、门券、票证这一类的收藏,都有一个协会,协会会办一些小型展览,每次展览,都会吸引一些新人参加,所以,这种收藏在广州也越来越火了。 李伟钦说,像火花、年历、门券、票证这些“平民收藏品”是许多国家博物馆所忽视的,但其价值又是不容忽视的。其实很多民间收藏者都想把自己的收藏品公之于世,但他们都苦于没有经济实力来办展览。 李伟钦希望广州市早日建立火花、火柴之类的民间收藏博物馆,他愿意捐献出自己珍藏的所有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