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军刀、佩剑中,陈顺芳对指挥刀最为钟意 “我刚开始收藏刀剑的时候,家人不理解、不支持,其实一直到现在他们都是持反对态度的。”痴迷于刀剑收藏的陈顺芳憨憨地笑着说。陈顺芳来深圳已经20多年了,做服装生意的他,却是个资深的收藏家,自1999年起,他收藏刀剑已有10年的历史,而在收藏刀剑之前,他还收藏过数年的青铜器。目前,不包括收藏价值不高的刀剑,陈顺芳收藏的刀剑数量已经有400余把。 女儿帮助从英国“进货” 10年前,陈顺芳与朋友前往山西平遥古城游玩,他当时收藏的是青铜器,想在历史悠久的文化之地淘宝。在平遥古城大街上悠哉闲逛的时候,一把宝剑吸引了陈顺芳的注意。他马上踏进那家店观摩起来,做工精致的威武宝剑立刻激起了陈顺芳的英雄情怀。据店主介绍,这把宝剑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坚韧锋利,纹饰巧致。经过一番收藏技艺的切磋,陈顺芳买下了他生平第一把刀剑收藏品。可惜的是,在机场安检处,这把剑被没收了。 随后的一两年,由于刀剑收藏的经验不足,陈顺芳吃亏上当的次数不胜枚举,其中包括了他第二次前往平遥被骗的经历,家人也因此坚决反对,让他苦恼极了。虽然“出师不利”,陈顺芳仍然义无反顾地坚持刀剑收藏。变则通,既然收藏古董刀剑容易被骗,那他就改为收藏近现代刀剑;既然国内的收藏源难找,那他就在国外找。幸运的是,即便陈顺芳全家人都强烈反对,他身在英国的女儿却表示理解并支持父亲。就这样,每每陈顺芳想要什么样的刀剑,就会把图片传给女儿,让女儿为其购买。受父亲的影响,陈顺芳的女儿也成了不折不扣的刀剑迷。 刀剑成了“镇宅之宝” 在陈顺芳的400余把宝贝中,多数都是一战、二战时期的军刀、佩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都有。刀剑成了陈顺芳家中的主要装饰品,也成了“镇宅之宝”。刀剑本身就是国内收藏品中的冷门,具有收藏价值的刀剑收藏品更是非常难找,陈顺芳从国外带回来的部分刀剑有时候无法通过海关检查,他就安置在香港的朋友家中,比如一战期间的德国九八军刺刀,陈顺芳隔三差五就要去“看望”一下。 在各种军刀、佩剑中,陈顺芳对指挥刀最为钟意。当年,为了得到那把昂贵的海军指挥刀,陈顺芳费尽了周折。先嘱托女儿在英国购买,思忖了半天,又担心女儿买到赝品,决定亲自前往英国,经过实地考察与反复验证,陈顺芳终于以近10万元的价格买到了那把梦寐以求的海军指挥刀。“指挥刀是长官指挥士兵作战、演习或操练时用的狭长的军刀。这种刀制作精良,有贵族气质,非常吸引人。”说到指挥刀,陈顺芳掩饰不住内心的喜爱之情。而对于那把日本指挥刀,陈顺芳则又爱又恨。从收藏爱好者的角度来说,能得到二战期间的指挥刀,确实是件值得高兴的事;而每当想起二战期间日本的侵华罪行,陈顺芳就恨之入骨。 国内少有具收藏价值的刀剑 随着收藏经验的增加,陈顺芳发现,国内具有收藏价值的刀剑少之又少。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为了发展生产力,国家大力提倡“大炼钢铁”,把能炼钢的原料全部扔进了熔炉,导致大量古董被毁灭,其中就包括了极具收藏价值的古代刀剑、近现代刀剑;第二原因是,即使在“大炼钢铁”时期“幸存”下来的刀剑,也被“文革”风暴一扫而光了。“在国内的刀剑收藏方面,陷阱非常多,赝品铺天盖地,而且非常昂贵,收藏经验少的人还是少碰为妙。”陈顺芳告诫说。 在留存下来的国内刀剑收藏品中,以明、清两代的刀剑居多。但由于许多商贩与收藏爱好者缺乏专业保护知识,误认为越残缺、锈蚀的刀剑就越彰显古董地位,使古董刀剑得不到保护;而有些商贩为了获取更大利益,在本已磨损的刀剑上加工,画花纹,以此瞒天过海。“也因此,国内值得买的刀剑更加少得可怜了,这是第三个原因。”陈顺芳惋惜地说。 稳定性不及其他收藏品 与曾经收藏过的青铜器相比,刀剑是陈顺芳花费较少的一种收藏。刺刀的市场价格一般为数千元,而指挥刀的价格则在数万元。刀剑分为欧美刀剑与亚洲刀剑两大类,陈顺芳的收藏则多为欧美刀剑,其中一款海军指挥刀,保存完好,市场价格在5至8万元之间,而另一款二战时期的日本指挥刀,价格则在3至5万元之间。在近现代的军刀、佩剑收藏品中,刺刀的市场价格较低,指挥刀的价格则在众刀剑之上。 由于刀剑是国内收藏的冷门,其市场的成熟性及稳定性都不及其他收藏品。“虽然大概价格能够定下来,但其中还是有很多漏洞。”陈顺芳说,“毕竟卖方和买方都比较少,有一些不规范的交易,价格的定位只取决于双方的供求情况,这就打乱了市场行情。”陈顺芳指出,全国的刀剑收藏市场主要集中在京津地区和西北地区,但由于大批的赝品、半仿品垄断了市场,让本就不繁荣的刀剑收藏市场灾难重重。 刀剑收藏要有“三好” 虽然对于打算开始收藏刀剑的爱好者,陈顺芳会劝说其放弃,毕竟刀剑收藏市场不完善,太多陷阱;但陈顺芳认为,刀剑收藏不仅可以提升人的艺术品位,也可以在收藏过程中增加个人的文化内涵。“得到一把好刀好剑固然值得兴奋,但过程更有意义。寻求好刀好剑的过程其实就是提升自己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