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来,新泰市人民法院党组原副书记、 副院长柏钦水,坚持不懈,收藏各类毛泽东著作版本7000多种,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确认为“收藏毛泽东著作版本最多的人”。 日前,记者在即将开馆的“毛泽东文献博物馆”见到了柏钦水。该馆由新泰市委、市政府资助,柏钦水提供藏品,藏品包括汉文、11种少数民族文、44种外文及盲文等各种版本的毛泽东选集、语录、诗词和单行著作等在内的30余万册(件),博物馆内弥漫着淡淡的书香。 说起这些藏书,柏钦水眉飞色舞,滔滔不绝,“每当看到收藏的这些‘毛著’版本,我就感到格外兴奋,这些年的辛酸都变成了甜蜜温馨的回忆。” 一开始就是对“毛著”的喜爱 柏钦水,1954年出生在新泰的一个小山村陈角峪。对于他来说,这些藏书的财富价值或许只具有附属意义,更令他珍视的是其中所蕴涵的历史记忆、思想情感和人生信仰。 “我的父母亲在解放前逃过荒、要过饭,饱尝了旧中国的苦难。在父母的教育下,我从小就懂得‘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的道理。”为此,柏钦水从学生时代就开始了学习、收集毛泽东著作的漫长经历。 1964年,刚满10岁的柏钦水,正在上高小一年级。在帮助一位刚调来的老师搬运行李时,柏钦水发现他有一本《毛泽东选集》。当时正值全国不断掀起学习“毛著”的热潮。“当我提出借阅时,老师欣然同意了。后来,老师见我如此珍爱,就主动提出让我永久保存。这是我得到的第一本‘毛选’。”从此,柏钦水便与“毛选”结下了不解之缘。 1966年,柏钦水由于学“毛著”做好事突出,被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我收藏的第一本《毛主席语录》,就是当时的县委书记作为奖品颁发给我的。” “ 一开始,我并没有收藏的意识,只是对毛泽东著作的喜爱之情。”由于经常参加各种会议,柏钦水每次都能得到一本语录或一套“毛选”,不到半年时间,他就积攒了上百本“毛著”。到上世纪60年代末,在亲朋好友及老师、同学的帮助下,他的收藏达到了500多册,足足放了一大柜子。 1976年,一代伟人毛泽东逝世。“这时,我突然意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毛泽东著作版本会逐渐减少、流失,如果现在不抓紧收集,将来就更难以收集到了。特别是那些早期珍稀版本,一旦灭失,将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就是带着这种冲动,带着对毛主席的那种炽热的感情,柏钦水40多年来能够坚持不懈,走到哪儿收到哪儿,从不间断。就连到香港出差他带回家的都是毛泽东著作的外文版本,这大大丰富了他的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