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津:货卖一张皮皮中有记忆

2010-05-22 07:43 来源:华网在线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天津设卫于明,到清代已经发展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俗话说,货卖一张皮,老天津包装一次次的华丽转身,形象地记录下了天津商业的发展历程,而那些流传下来的老包装作为一种文化无声地折射着时代沧桑,也总能引起人们对那时生活的无限遐想。用民俗学者、老广告收藏家由国庆的话来说,老包装是可以怀旧的。  

  见证包容的城市个性  

  学者由国庆近20年来致力于老广告的收藏与研究,仅各种各样的糕点签就有200多种;闭上眼,那一款款老包装在他头脑中浮现,他悉心梳理着天津老包装的发展脉络。他说,老天津包装在发展初始便是和信誉紧密相连的。  

  乾隆以后,天津的中药铺为扩大宣传效果,常在药包上放一张木版或石版印刷的说明书,叫作“仿单”。“天津一宝”天后宫春永堂眼药曾在仿单上注明“独此一家”的字样,警告那些欺世盗名之辈。据由国庆介绍,大直沽曾发掘出清朝中期制酒业所用的陶坛,其中有个坛盖上印有方形标记,文字为“和盛源记,如有假充本号,男盗女娼。”在那个没有防伪标记的时代,商家把信誉看得很重。  

  天津是个包容而有文化内涵的城市,这在老包装中也有体现。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美商老晋隆洋行在津开办卷烟厂,它注册了中国第一个香烟包装图案“品海牌”。接踵而来的洋商们为了扩大销量,不断改换着最初的洋包装,英文汉译的同时,把皇冠、狮子等天津人喜闻乐见的各种形象搬上烟标。不排外却又有能力令其本土化,这是老天津的魅力所在。  

  发达的工商业促使商品包装渐渐发展为独立的行业。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义太和纸盒铺在北马路的万寿宫胡同开业,三年后,出现了更具规模的设在天后宫内的万兴和纸盒铺。这两家都以古玩、首饰包装业务为主,后来,从万兴和又分化出全兴和、永盛和等20余家“和”字号作坊,为更多的行业提供了个性十足的包装。 

公司标志
编辑:尤文
连天红 藏家故事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