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从未见过如此怪异的游客,第4天,就在邹继东确信那是一幅假画,准备离开博物馆时,博物馆保安一把抓住了他。“你走不了啦。干什么的?盯你好几天啦。鬼鬼祟祟地想做什么?”保安气势汹汹地说。 “不干什么呀?我是觉得这画不对。”邹继东解释。 “少废话!说得好听,这画是经著名大师鉴定的,错得了?你算是干什么吃的?”保安不听解释,坚信他是图谋不轨,翻他的包,查看他的工作证,拿出笔纸做出讯问状。 结果,邹继东费很大的劲,力陈那画不对之处,对方发现他说得有点根据,才将信将疑地放走了他。 不久,那幅画被摘了下去。再不久,给那幅画做过鉴定的那位大师给邹继东打电话说:“你讲的似乎有点道理。再来时通知一下,我负责招待你。” 大智若愚 邹继东的楞,还表现在他的古玩生意上,有时他楞得令人难以想象,可又经常歪打正着获得成功。 十年前一个夏天,北京某艺术品公司经营陷入困境,公司经理恳求邹继东帮忙,把其库存的象牙雕件全部买走(注:那时象牙制品尚可经营)。货量很大,整颗的象牙雕件数十件,小件的数百件,价格数百万元。东西很漂亮,但那时市场不好,买了肯定压仓,邹继东没有答应。可到晚上喝酒时,他就稀里糊涂地答应了。 转天上午,人家拿着笔记本找他,问他说话是否算数?他接过本子一看,他说的话全在上面,顿时傻了一半。按说“酒话”是可以赖掉的,可邹继东不好意思耍赖,男人处世岂能自食其言?于是他就楞起来说:“算数!你有多少?我今天全都给你包了。” “那货款呢?”人家问。 他说:“你不是急吗?明天就给你送到。” 那象牙雕件他去那公司里只查看了几颗,就说:“得,我没时间看了,相信你们不会骗我,打包吧。告我个实价。”人家写给他一个钱数,并说因为他豪爽、仗义,特意给打个九五折,他还问人家“什么叫九五折”? 第二天,他把几百万元现金开车送到北京。对方经理、副经理一起数钱,激动得手直发抖。这笔生意他们找过好多客商——对方把价压得很低,最后还不买。不想天津这个楞子,不划价,不到两天就把货款送上门来。 过后,这批货果然卖不掉,邹继东挑出几件最好的收藏,其余打包封进仓库。岂料,数年后象牙价格一路飞涨,象牙雕件市值翻数番,这笔砸锅的买卖反倒让他赚了大钱。 另有一次,是在珠海,也是因为喝酒,他又犯了一把大楞。 那天是在紧傍海边的一个大排档上,现捞的海鲜,美食美景加美酒,邹继东就晕了。请客的是一个精明的古玩商人,广东江门人,相当富有,非常财迷,邹继东叫他“娄阿鼠”。席间那商人说:“邹兄,有1000多个青花罐,包圆儿一次性卖,价格便宜,要不要?” 邹继东张口就说:“要!” “可是不少啊?”人家说。 “有多少我要多少,少了我还不要呢。”他在那儿吹牛。 “那你带钱了吗?”人家问。 “带了,马上就能给你。”他把人家说得将信将疑。 “好!一言为定,干杯!”“当”又一杯白酒进肚。 不到一分钟,他连货物都没看,就把一笔涉及1000多个青花瓷的大生意给说定了。 第二天一早,“娄阿鼠”的助手打电话说:“报告,我们连夜数,共是1600多个。昨晚你说了,有多少要多少。”邹继东一听就傻了,知道这牛吹大了,那么多的东西,得卖到哪年哪月?得占压多少资金?急得他直抽自己的嘴巴。但又不能食言呀!他就提出要查看货物,想查出点假来,他就有了撤身的借口。偏偏那些瓷器还全都是真的,明末出口的民用瓷,大、小、方、圆,形形色色,只是档次不高罢了。完了,大丈夫一言驷马难追,交钱,1600多件青花瓷归他了。 过后,谁都说邹继东犯楞又办一件大傻事,等着看他的笑话。可是,没过多久,就像是上帝给他派来的一样,一个比邹继东更楞的东北客商,得知邹继东存有这批货物后,主动跑来提出要买走一半,还把价格给翻了一番,最后还再三地感谢邹继东,因为那东西在东北市场特别好卖。结果是,这起砸锅的买卖又让邹继东赚了不少,而且他还从中收藏了一批颇有特色的瓷器。 邹继东楞,做过许多让同行笑话的傻事,但其生意总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奥秘何在?记者认为,其奥秘就在于他的诚实厚道,在于他一贯坚持的信誉第一。 例如,天津“五大道”上,某年曾有一大户人家迁居美国,三层的一栋小楼,里面数百件古老名贵字画、瓷器和家具等古玩全部一次性变卖,其主人不想让人知道,所以不找拍卖行,一切秘密进行。这户人家找过好几位古玩商(包括北京的)前来估价,全都谈不成。那些商人看出人家急于出手,全想乘人之危玩儿命地压价。 后来,邹继东被请进了这座小楼。满屋的好东西,邹继东一看,喜欢得两眼放光,不由地就要犯楞,张口就敢说把全楼的东西买下来。他对户主说:“您跟我身后,咱简化一切程序,别费任何口舌,每件东西,我说价,你同意,马上写签贴在上面;不同意,就别写,我也绝不再要。”对方说这法儿子痛快,于是便开始进行。奇怪的现象随即发生了,邹继东价一出口,只见户主立马写签“啪”地贴上,唯恐邹继东改口一样,因为他给的价格是其他商人的数倍乃至数十倍。譬如,一套十二生肖的珐琅杯,邹继东拿眼一扫,说:“五万。”户主不写,迟疑地问:“您说是全部?”邹继东说:“不,是一个。”户主一愣,依然不信地问:“能写吗?”因为前面来过的几位商人,这套珐琅杯每个只给几千元,弄得其主人以为这珐琅杯就值这个价,准备给到一万元一个就卖,不想突然遇上这么一个楞子,张口就是五万元一个!邹继东说:“写啊!你不同意吗?”对方激动得赶紧把签写好贴上去。 深夜两点,数百件古玩,除几件主人不同意的外,全部估价完毕。邹继东说:“我累了,一共多少件?多少钱?你们统计吧,告诉我一个钱数就得。我给你们充分的时间去考虑,后悔来得及。”然后他回家睡觉。但凡古玩商,不好的东西他不买,一旦看好、且又把价谈好,无不急于拿货到手,唯恐他人抢去。邹继东却不怕,他坚信没人会像他那样出价。 结果还真是,那户人家兴奋之余,又抓紧时间先后找来几个古玩商,希望碰上一个能比邹继东更楞的主儿。不想那些商人太无耻,给的价格像买废品一样,如一幅老画,邹继东出价20万元,那些人只给几千元,气得这户人家仅让他们看了一楼的东西就把他们给轰跑了。于是,这户人家反倒变得紧追着邹继东不放,强烈要求他“说话算数”。 最后,生意成交后,邹继东发现,当初对方认为价格给得低、没有谈成的几件东西也被运送了过来。他打电话通知对方,说:“你们弄错了,怎么多了几件?我现在派人给你送回去。”对方非常愉快地说:“没错,那是我们送给您的。您这人实在,算是我们对您的一点敬意。” 那一楼的东西,日后让邹继东赚了不少。 邹继东对记者说:“好多人都说我傻,其实我不傻,只是不像某些人那么黑心罢了。我做生意的原则是不赔就行,挣钱靠的是我多年经营出来的销路,而不是巧取豪夺。” 邹继东楞,楞在他别有一套做人的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