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儿楞”是天津收藏家邹继东的绰号,这个绰号生动地展示了他的个性,其楞事一段段,楞得让人匪夷所思,楞得让人捧腹大笑。笑过之后,又有些启迪。请看—— 楞人轶事 认识收藏家邹继东,始于1994年。 那年《天津日报》“生活频道”版报道青海西宁名叫小平安的儿童,因先天性脊膜膨出双腿瘫痪被家人遗弃,命运非常悲苦。邹继东心疼那孩子,主动联系报社要求帮助小平安。从那时起,邹继东每月给小平安寄钱,后来连记者、编辑都已淡忘了这件事,邹继东仍在不断给西宁汇钱,直至数年后小平安去世。 那时邹继东西装革履,温文尔雅,给人以学者印象。后来得知,邹继东有一响当当绰号,名叫“大眼儿楞”。这人楞吗?记者初始还在怀疑,日后了解到邹继东许多鲜为人知的轶事,方知他不仅楞,而且楞得让人惊奇。 譬如就说眼前,去年12月,记者遇到邹继东,发现他蜷着左腿拄着拐,怎么弄的?他笑,不好意思地说出原委。原来,前段时间在某一饭店,邹继东和一群朋友聊得尽兴,地上有一只易拉罐,兴奋中他上前一脚,劲头儿犹如足球射门,易拉罐“当”地飞出老远,他身体失衡“啪”地摔倒在地,左脚被家具别住,踝骨处当即粉碎性骨折。 腿儿折了,医生说:“这得开刀植入钢板固位,否则长不好。” 他固执地说:“不植!” 医生没辙,就说:“那你必须卧床静养,不可乱动。” 他扭头就说:“那还不得憋死我?” 没过多久他就出院了,瘸着一条腿到处乱跑。有时一急,他还嫌拄拐碍事,把拐一扔单腿蹦跳着走路,急得夫人常在后面拎拐追他。不仅如此,他居然还要开车,左脚瘸了,小轿车仍然开得飞快。 54岁的人玩儿命地去踢易拉罐,这不是楞子是什么? 据邹夫人说,邹家有个纸盒子,专盛破碎的手机、遥控器,数量已有几十个,全是“大眼儿楞”雷霆一怒时弄出的“作品”。比如看电视,某地突发严重矿难,多少矿工被埋地下,可恨的煤老板不是立刻报警抢救人命,而是隐瞒不报,置矿工生死于不顾,邹继东一看火就上来了,此时大眼一瞪,手中遥控器或手机“啪”地就会摔在地上,或是情不自禁地被他拧折、拧碎。 去年5月,邹继东携家赴杭州旅游,其间他独自一人前去拜访西湖岸边的静逸别墅。那是民国奇人张静江旧居,已成破旧的危楼,院门紧锁,杂草丛生。如今谁还记得张静江?再说人家闭门不开,你一个游客也就回头罢了。邹继东不行,他楞啊,非得进去不可。他沿着围墙转啊转,找到可以登高的地方,吃力地爬上墙头,“通”地跳进去,一屁股蹾在地上。 邹继东与张静江非亲非故,就因两件事,他对张静江的人品佩服得五体投地。一件是张静江修建静逸别墅时,所买土地中原有一座坟茔,墓主乃南宋古人陈文龙。张静江钦佩陈文龙忠勇报国之精神,不仅不把其墓迁走,还把其墓圈进自家别墅大院,年年为他扫墓。要知道那时张静江已是浙江省政府主席。另一件事,是1902年,26岁的张静江随中国驻法公使孙宝琦出使法国,途中于轮船上偶遇素不相识的孙中山。当时孙中山孤身逃亡海外,临别时张静江却表示愿意捐资给孙中山的革命运动,说经费上有难可对他讲,并和孙中山约定用ABCDE代表12345,需要几万法郎,只需用电报给他拍发一个相应的字母。那时张静江在巴黎有古玩、茶叶等生意,较为富有。萍水相逢,且又空口无凭,那话谁信?岂料后来孙中山实在没辙时,抱一线希望给张静江电报拍发一个“C”字,不久3万法郎汇票从巴黎汇到东京孙中山同盟会总部。邹继东读书得知这两件事后,发誓一定要去那静逸别墅,从院里捧一抔土来,放自己身边,年年祭奠。为搞好收藏,邹继东也做古玩生意,在天津古文化街开有商号“逸佛草堂”,他认为古玩商人应向张静江学习,豪爽、正义,一诺千金。 问题是,那静逸别墅高墙大院,邹继东跳得进去,爬不出来。他在荒芜的大院里一圈圈瞎转,附近楼房居民发现后,大声质问他干什么?把他当成了贼。他解释说如何崇拜张静江,翻墙入院只为给他鞠躬……人家不信,把他又当成了“精神病”。 邹继东最楞的一次,是在北京钓鱼台的一次国宴上。 那年国家统战部给邹继东发来请柬,请他某月某日出席有国家领导人参加的酒会,因为他是知名的民主党派人士。酒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邹继东高兴地去了。餐厅里非常气派,餐桌上全都立有桌号和名牌。邹继东发现自己的请柬上没写桌号,想这肯定是工作人员书写失误,于是他挨桌寻找自己的名字。不想数十张桌子,除主席台前最大的一张外,他全都找遍了,不见他的名牌。 “走!”邹继东去接待处索要自己存放的衣物。 服务员奇怪,问怎么刚来就走? 他气冲冲地说:“这儿没我的位子,不走干嘛?” 服务员查看其请柬,问:“那张大桌您是否看过?唯有那桌没设桌号。” “开玩笑,怎会把我和国家领导人安排在一桌?没看。”邹继东说。 “请跟我来。”服务员领邹继东奔向那张大桌,到那儿一看,桌上果然立有他的名字。 按说,你邹继东既然自知身份高低,酒桌上还应寡言才是。岂料人家国家领导人一说希望诸位为国家繁荣富强多提宝贵意见,他立马儿提出好几条建议,其中不乏“宪法应当修补”、“国歌应当修改”等许多敏感问题。身边素不相识的人,在桌下数次扯他衣襟,他毫不理会,照言不误。还好,那位国家领导人微笑着听完他的建议,说有些问题迟早会解决。空军一位高级将领当场起立向他敬礼,赞赏他的畅所欲言。 过后有人责怪他说:“你怎么都敢楞到那儿去呢?” 他说:“人家领导就是要听听下面的意见嘛,不然请你去干嘛?光为吃饭?” 这就是“大眼儿楞”邹继东。 楞人好事 别看邹继东楞,心地却很善良。14年前他资助青海孤残儿童小平安,记者没有专门就此写过报道,他却默默地坚持了好几年,从未向人说过此事。 诸如此类的善事,邹继东做过好多。例如一次他去医院看病,在诊室里听一位老太太跟大夫说:“求您给开最便宜的药吧,而且少开点,吃不起呀。”他心里就受不了了。等那老太太去拿药时,他尾随到人少处把她拦住,说一句“给您,快去买药。”把一卷儿百元大钞往老太太衣兜里一塞,扭头快步离开,把个老太太弄得愣在那儿。 曾有一次,邹继东从北京驾车回津。高速公路上,车前20米处一辆轿车突然左前轮爆胎,方向盘失控“哐”地撞向左侧护栏,车体猛地打横。紧随其后的邹继东反应迅速,猛打轮盘,与事故车擦身而过,惊出一身冷汗。然而,等他侥幸逃过这场灾难,驶出百米之后,他却停下来,观看后面的动静。只见事故车里摇晃着走出俩人,满脸是血,不停地挥手拦车。可是,车流滚滚,却无一辆停下。邹继东气得大骂一声,挂倒挡,“呜”地倒驶着奔向事故车,打开车门,让伤员赶紧上车,把两个伤员感动得要命。其中一名伤员伤势严重,邹继东一边高速行驶,一边为伤员呼叫救护车。等他把伤员送上等候在前方出口处的救护车时,他的汽车后座、地毯被血污染得一塌糊涂。他差点被对方的车祸所害,还不忘向对方伸手相助。
吃一堑,长一智,该有记性了吧?不想他本性难移,日后一遇向他哭穷的主儿,“邹先生,帮忙吧,家里出了大事啦,急需用钱啊……”他就像有强迫症一样,明知可能会有麻烦,还是要去再试一次,结果就真的又有了麻烦。 送钱反倒送出麻烦,几次之后,同行中有朋友骂他说:“活该!邹继东,我们算看透你了,你不仅是一个大楞子,而且还是一个大傻子!” 还有一件更为有趣的事,是邹继东想做好事,反倒差点被人当作窃贼抓起来。 此事已过去多年,那时邹继东还年轻。邹继东有一习惯,每到一座城市,必去参观博物馆,看古画、古瓷等文物。有些博物馆,如故宫和中国历史博物馆等,他去过无数次,带着干粮,一去就是一整天。研究文物及其文史,邹继东是自学成才,其学识主要来自阅读,他家藏书两吨半;再就是研读全国各地博物馆。日久天长,他虽非科班出身,却练就一双慧眼,特别是在对古画的鉴定上。 一年,邹继东出差去上海,抽空参观上海博物馆,突然对其中一幅古画的真伪产生怀疑。那是宋代某画家的一幅山水,他觉得画上有些地方笔画似乎是不对,可能是赝品。不行,堂堂博物馆岂能展出假画?这事他得管。但他又嘀咕:上海诸多名家大师,难道会走眼?怕闹笑话,邹继东一连数日,天天去研究那幅画。看画时为防玻璃反光,他双手拢着,脸贴到橱柜玻璃上,定睛使劲儿地看,鼻头儿都被玻璃压扁。看累了,他直腰儿,闭眼歇会儿再看;或是轮流使用两只眼,左眼看完右眼看。饿了,随便吃口东西,继续看,直到闭馆。后来,为看仔细,他还带去手电筒,贴着玻璃照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