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证民族品牌能够平等健康地成长?

2010-07-14 08:08 来源:中国管理加油站 我要评论    

分享到:

    随着外资在中国市场“频频出手”并购,“保卫民族品牌”的呼声日益高涨。无论这些并购是出于民营企业家的个人因素促成,还是属于正常的市场交易;又或者涉及更复杂的多方利益纠葛,只要一冠上“保卫民族品牌”的旗号,总能让国人义愤填膺。

  国人对外资收购的“反感”不难理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被收购的民族品牌几乎都成了“从地球上消失的品牌”,而外资收购方则趁机蚕食中国市场;少数生存下来的民族品牌,不得不面临生产力闲置、市场份额萎缩的窘境。即使那些少数“卖身”后仍存活的民族品牌,也不复当年之勇。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美加净被庄臣收购后搁置商标”、“中华牙膏被联合利华租赁品牌后市场份额大幅萎缩”的惨痛例子。还有那些儿时朗朗上口的“活力28,沙市日化”,永远成为了回忆。

  这些不能令人感到轻松愉快的经验,让众多国人在面对外资收购时,显得草木皆兵,民族情结甚至压过成熟理智的商业思考。冷静后分析,不难发现,这些“陨落”的民族品牌大都出身“民营企业”,多数情况下,被出售是“不得已而为之”:民营企业自身的经营已陷入困境。促成困境形成的部分原因是“不平等”。民营企业在政策扶持、权益保护等方面没有享受到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相同的待遇。

  在外资宣战时“痛心”已晚,如何提早帮助民营企业摆脱发展过程中的难题,让民族品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才是更值得国人关注的问题。

  【新闻背景】

  被外资收购的民族品牌

  乐百氏:2000年,乐百氏被达能公司收购,现在已基本退出市场。

  南孚电池:2003年,72%的股权落入吉列手中,随即退出海外市场,一半产能被闲置。

  小护士:2003年,法国欧莱雅收购小护士,5年后,小护士在市场上几乎销声匿迹。

  苏泊尔:品牌评估价值曾达16.248亿元。2006年8月,法国SEB获得苏泊尔控股权。

  大宝:2008年7月,强生完成收购大宝。中国化妆品市场形成外资主导局面。

  观察:德国保护民族品牌“大道无形”

  新华网法兰克福9月10日电(记者郇公弟)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记者问起许多在德国生活多年的华人朋友,德国是否也有此类“保护民族品牌”的大讨论,大家大都摇头。细问起来,也很难想起哪些德国“民族品牌”成功被外国企业并购,人所皆知的“德国品牌”奔驰、宝马、西门子、博世等,好像也仍然全部掌控在德国人手中。

  记者就此也采访了德国诺尔律师事务所的并购专业律师赵辉。他向记者表示,德国很少发生知名品牌被并购的案例。即使是一些“类似”情况,如美国通用汽车并购欧宝品牌、贝克啤酒被比利时企业收购等,也很少在民众中引起太大反响,并未上升到民族利益的高度。

  赵辉表示,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德国品牌的成熟度很高,确实难以被收购;但同时这一现象背后仍然暗藏着德国保护“民族品牌”的“法律之手”,无论是反垄断法、国家安全审查法,还是一些行业法规、企业制度,都无形中为德国企业和品牌形成了强大的保护。

公司标志
编辑:微凉
连天红 品牌传播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