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善借势者生存(3)

2010-06-20 11:23 来源:中国管理加油站 我要评论    

分享到:

    2004年,世界旅游小姐年度大赛决赛在长沙举行,组委会巧借世界旅游小姐云集长沙之势,在年度皇后决赛暨颁奖晚宴上大胆策划了一个“天价皇后席”,结果以一桌卖了30万元的高价,引起了一片惊呼。

    故而,对于景区的宣传,借势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手段,景区的文化建设也能搭上顺风车,事半功倍。无锡的灵山大佛建造之初,便提出中国的“东西南北中”五大佛的概念,巧妙地将新建的没有底蕴的灵山大佛与天下闻名的乐山大佛、云冈大佛等放到了一个等级,为灵山大佛迅速打开知名度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无势可借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自己造势,来增加公众的注意力。很多企业无法借势,又不懂如何造势,传播的手段只剩下枯燥地自我介绍,自说自话,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是可想而之了。

    赵本山第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电视剧《刘老根》里面,有一个商业意识良好的年轻后生,打起山后名胜——温泉的主意,普通的煮鸡蛋被他叫卖成“温泉煮熟的鸡蛋”,卖到5元、10元一个。这也是“借势”营销的一个好例子。

    但是,国内旅游企业有很多相关资源没得到有效利用,许多免费借用名人公关的机会,旅游业却没能有效利用。谭小芳老师专注于公关实战营销的实践,成功组织过多次高层访问、大型活动等。在活动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旅游企业漠视名人旅游所蕴涵的公关价值。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我就不说了,共产党“不用枪不用炮,敌人给我们造!”一直到后来在企业经营中纷纷采用“借”字,借名、借市、借力、借渠道、借势、借壳等等,五花八门。在旅游策划人的“借”字诀上,谭小芳运用的一个关键就是要懂得舍,不懂舍的“借”就是抢!

公司标志
编辑:微凉
连天红 品牌传播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