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此一时彼一时,已经将“贫困之国”的帽子狠狠地甩进了太平洋的中国,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就连超越日本也此日可待。与之对应的是,中国品牌也呈现出越来越强大的竞争力,虽说位列世界500强的中国品牌还是以央企和国企居多,甚至更多的集中分布在垄断性行业。但众多中国品牌做大做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成就国际品牌的壮志雄心也正日益高涨。对品牌的发展有理想有梦想有野心是必要的,但有战略有策略有方法更是必须的,否则只能是噩梦一场。 一、品牌走私:要么是天堂,要么是地狱; 首先一定要睁开慧眼,切莫走私“洋垃圾”品牌;更重要的是切莫使原本含金量很高的品牌,在自己手中变成“洋垃圾”;诸如之前的联想收购品牌,BENQ并购西门子手机品牌,以及TCL吞并汤姆逊,总体来看都不能称之为成功,后二者更可谓是赔了血本,国际化之路非但没成坦途,甚至国际化梦想为之破碎的一塌糊涂。 联想并购Thinkpad之后存有最大败笔:一是没有捍卫Thinkpad纯正的国际品牌血统,不是保持其品牌的独立性,而是画蛇添足地将其划归Lennovo母品牌之下的产品品牌,以致“公主下嫁”最后成了“平民百姓”;二是Thinkpad产品在联想旗下有逐渐走向低端的趋势,非但原有的忠诚消费者很是受伤不再忠诚,又无法吸引新的客群加入进来,陷入不尴不尬的境况之中完全是咎由自取; 如果说联想与Thinkpad是整合失误的典型案例,那么BENQ与西门子手机,TCL与汤姆逊就真真切切是缺乏慧眼,直接将洋垃圾当作宝贝一般引了进来的恶果。彼时西门子手机品牌已经是节节败退日暮途穷,而汤姆逊于CTR领域的优势在平板电视时代到来之际已经完全丧失了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说,BENQ与TCL的品牌走私失败无疑是一种必然。 就连最近引起广泛关注的吉利与沃尔沃的品牌兼并,笔者也并不像其他一些专家及媒体那么乐观。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最根本动机,无非就是想借助沃尔沃高端、国际化的品牌价值,从而拉升整个吉利的品牌档次和品牌形象,一句扭转吉利为低端汽车的不良印象,为全面进军高端市场找到一把能够让芝麻开门的钥匙。在此说些不太吉利的话,沃尔沃在福特手里尚且年年亏损举步维艰,转到吉利旗下就能迅速回勇至少本人是不抱太多希望。而核心技术的无法完全受让,也让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价值大打折扣。 去年另一桩炒的沸沸扬扬的四川腾中并购悍马事件,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中国企业染指国际品牌而大获全胜的经典案例。俗话说,缺什么就要补什么。四川腾中之前在国内都默默无闻,缺的是知名度,放出收购悍马的信息最后却不采取实际行动,不花一文收获的是各大媒体和公众对腾冲品牌的超高温爆炒,可谓智也。吉利缺的是高端血统,就想收购沃尔沃恶补,但怕就怕非但没有拉升吉利,反而稀释了沃尔沃的高端血统,18亿美金千万别只是收获了高度膨胀的自豪感而已。 二、品牌偷渡: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冰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