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国际品牌的转变是中国品牌争创世界名牌的必经之路。 到底,是什么魅力让一个“冬天里的行业”能够如此备受青睐呢? 抢占制高点 过去,羽绒服都基本上以功能实用型为主,即保暖,穿着周期也主要集中在北方城市的冬季,波司登为了让消费者穿着羽绒服的周期更长,消费者区域更广,变功能面包型为时尚薄型。这样,深秋和初春的北方人都可以穿羽绒服,不穿羽绒服的南方城市冬天也时兴穿羽绒服了,大大扩展了羽绒服的市场空间。 波司登的营销人员通过看电视商业节目、逛商店以及与家人和朋友聊天等日常生活,获得战略性的消费者洞察力。他们把各种各样的从消费者身上搜集来的信息及时反馈到总公司,公司成立专门的市场分析小组,分析反馈回来的信息,以便了解消费心理和市场变化,并把分析结果反馈到设计中心,设计师根据市场需求对羽绒服的款式、面料等做出合理的调整。 这样,波司登通过从其他品牌中获得的灵感,优化其产品定位,使广告信息集中在能促使消费者购买的产品特征和利益上,既获得了与消费者沟通的最好途径,也能指导开发新产品和熟练运用促销计划。而羽绒服有较强的季节性,同时也缺乏良好的形象展示,所以“波司登”不是单件的悬挂展示,而是成列的悬挂或摆放展示。让消费者随时随地都能方便地看到或购买“波司登”的产品,除了商场以外还有专卖店,通过开发更多的分销点,使得大部分消费者是通过逛商店而直接了解波司登品牌的。同时为适应国际消费环境的变化,波司登将从原来的单纯重款式和质量,变为在把握国内外消费潮流变化的前提下,注重迎合潮流产品的款式和质量。 为了塑造自己的国际品牌形象,波司登重金导入CIS,引进了国际流行、动感十足的品牌识别系统,并在美、日等68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波司登”商标,加大波司登品牌的出口数量,进入这些发达国家的连锁商业网络,努力改变自己在产品出口贸易中的“打工者地位”。 从珠穆朗玛峰到北极,从北极到南极。“占领制高点”一直是波司登公司营销思路的主旨,无论企业文化宣传还是产品促销活动。用别人想不到或不敢想的方式推销企业和产品,思路和做法总是处在最高点、最前沿。正如波司登掌门人高德康所言:竞争最重要的是靠过硬的产品品质以及独特的产品文化。 永远快一步 90年代中期以前,整个羽绒制品行业由于质量、款式等诸多因素,一直呈现不景气局面。十几年来,国内羽绒企业市场容量不断扩容。从市场操作来看,保暖内衣和羽绒服几乎都是春、夏两季蛰伏作局,秋季下水撒网,冬季坐收渔利;从营销渠道而言,两者几乎也可以走同一道路。但是羽绒服中诸多企业在“波司登”的强大压力下,一直循规蹈矩,还没有经历过你死我活的玩法。在这一方面,无论是北极绒,还是南极人都信心十足,凭借自己在保暖内衣市场历练出来的绝活顺利切入羽绒衣市场。 波司登对于南极人、北极绒的介入,表面上虽不以为然,但前沿工事的部署却一步紧一步。波司登的广告大幅增加,1.8亿元的广告投放额创下历年新高。商场里、展会上、火车站、飞机场、横幅、擎天柱上波司登的名字随处可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