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品牌:走下神坛?

2010-04-13 08:03 来源:全球品牌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PC巨头HP、汽车业翘楚丰田、广本、液晶平板电视的第一阵营(SONY、三星等)……这些一直以来在中国市场春风得意的国外品牌,如今却无一例外遭受着消费者的信任危机。讽刺的是,这些凭着品质打动中国消费者的国外品牌,如今却一样败给了产品与服务的疏漏。可谓成也品质,败也品质。
 
    产品是品牌的基础,一旦产品品质出现问题,品牌未必能够长久不堕。所以,当下洋品牌失足于品质,并不意外。
 
    如果说,改革开放数十年里,中国消费者在品牌消费上抱有崇洋媚外的心态是基于品质的信任以及虚荣感附加的话,那么,这几年,洋品牌光环褪去的原因在于洋品牌们营销的强势反而忽略了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另一种解释是,中国制造业的制造水平与时俱进,中国本土品牌的迅速崛起以及消费者的成熟,改变了“洋品牌”被溺爱有加的处境。
 
    然而,看起来蜂拥而至的洋品牌“失足”事件,并不足以旋即改变整个市场的消费局面。品牌本身没有贵贱,但却构成了行业的市场梯次。且不说,处于顶端的奢侈消费领域,中国品牌无论从数量还是影响力都十分有限之外,中高端产品领地,洋品牌依然稳固坚守。在生产、物流、分销、营销、终端等各个环节,洋品牌依然优势明显。更关键的是,洋品牌经过这些年的精耕细作,对消费者的培养,颇有成效。
 
    抛开国有垄断性质的行业,目前中国市场整体品牌格局上外墙内弱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改变。即便是,国内外品牌同时遭遇同样的灾难时,先缓过来的,大抵是洋品牌。洋品牌市场经验远胜于中国本土品牌。换而言之,无论是基于产品或服务品质,还是经营等方面的危机风险事件,对于这些品牌都不是头一遭的-全球品牌网-事情。所以,洋品牌一失足,未必万劫不复。但,对于本土品牌伺机提高某个阶段的市场份额会有推动。然而,风险是同等的,有些危机也会发生在本土品牌身上,洋品牌频频失足,对于中国品牌而言,是机会,也是前车之鉴。洋品牌因品质而摔倒,可以改变洋品质胜于本土品质的消费印象,但还不足以改变双方力量的悬殊对比。一个三聚氰胺差点毁了中国乳业,我们不妨试想一下,中国品牌能否经受的住如丰田召回、HP质量门等危机的考验?
 
    所以,洋品牌的韧性是可怕的。而这正是我们缺乏的。
 
    最近拜读郎咸平教授的《新帝国主义在中国》及《产业链阴谋3》,不寒而栗。市场上我们看得见的洋品牌LOGO只是洋品牌存在的一个小方面的表现,抄底、渗透、掌控等等,这些隐形的洋品牌的身影,才更令人恐惧。经济学家忧国忧民令人尊敬。当然,也或者告诉我们,中国企业多数是差钱的,不差钱的是洋品牌。
 
    诚然,我们没有必要强制要求全民进行一场消费的爱国主义教育,但是,开放的市场,如何发挥鲶鱼效应,使得中国品牌真正活泛强悍起来,赢得消费者的心,真的需要十分努力。
 
    当然,品牌是消费者的,企业要做的是如何把品牌资产做大做强,以强化品牌之于消费者的地位。

公司标志
编辑:微凉
连天红 品牌传播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