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企业品牌化,必须要闯4大关口

2010-03-21 14:48 来源: 全球品牌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正如托尔斯泰说过的一句话: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从现实的情况看,也的确是这样。
 
    在市场上,好的企业通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拥有一个非常好的品牌。
 
    因为有好的品牌,所以他们销量好,利润高,管理也严谨,整天都活在媒体的镁光灯下,他们可以说是消费者的宠儿,大众的爱子。
 
    看着这些爱子,看着人家三千宠爱集一身,其他农业企业能不羡慕吗?
 
    果汁企业能不羡慕汇源吗?方便食品企业能不羡慕康师傅吗?乳品企业能不羡慕蒙古那一对欢喜冤家吗?
 
    于是也自己做品牌。可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却总做不到。
 
    原因是各有各的不幸。
 
    大致有五种:
 
    第一种,无意识经营。一些农业龙头运作初期,或出于区域优势,或无意识的闯入,或想挣两个小钱花花等原因,成立了企业。因为本小所以无主线,开始时什么好卖卖什么,什么赚钱做什么,经过这么几年,企业大了,横跨“肉、蛋、禽、杂粮”多个产业,商标也有几十个,可艺多不养人又不知该如何舍弃,于是只能听之任之。
 
    第二种,“特产”束缚,该类型企业成立之初,立足于所处产地的资源、政治等优势,为自己贴上了“特产”这个标签。
 
    最开始,特产还是起了不少作用,可越往大发展,越发现“特产”二字已经成了桎梏,让自己无法翻身,无法走出区域,更不敢大胆的放弃“特产”这样的基础。
 
    所以,此种是特产痕迹太重而无法成为品牌王者。
 
    第三种,市场推销,农业龙头最为多见。具体表现是单纯的从产品角度出发,比如我的基地大、原料好、工艺精等,通过种种价格战、人力战、倾力推销、强行推销等,把产品“推”给消费者,非常辛苦,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当然企业还是没有品牌。
 
    第四种,原地踏步,赚点钱,就拿去建厂房了。
 
    慢慢发现自己陷入了销售——盖厂——销售——盖厂的怪圈,看起来地盘在逐年扩大,销量却不是正比例增长。
 
    原因是忽略了在“品牌”这一最主要武器上的投入。
 
    第五种,内部管理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农业龙头相当一部分是从家族企业起步,家族企业不能说不好,至少起步时成本低,可到了一定阶段,就产生了劣根性:有的人不少,却缺少能独当一面的人。“企”字无“人”则为“止”,更别说是品牌了。
 
    所以从根本上说,农业龙头做品牌,需要过自我认识、品牌体系、市场营销和队伍建设四大关。    

公司标志
编辑:陈毅聪
连天红 品牌传播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