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案例:风筝式管理(4)

2010-03-28 11:12 来源:慧聪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对于我们今天的企业,尤其是发展到达一定规模的企业来说这个问题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想解决这个让大象跳舞的难题,首先要明确一点,放权不是形式上按照地域或按职能等进行划分,或者以是否设立了更多的子部门或管理层级别来区分,关键在于决策权是否充分下放。而后要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制度、文化与监督机制,此时的分权其实更多的是分责与分工。像放风筝一样的放权,使其能充分应对市场竞争,随风起舞,但同时也必须要设置三条可以控制或把风筝拉回来的线。

    1、制度

    制度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可以说是无法取代的,企业中,什么样的制度决定了什么样的企业发展结果,决定了什么样的企业未来。1744年,英国的库克船长发现了澳洲大陆,英国政府为了开发建设澳洲大陆,把囚犯运送到澳洲去服劳役。由于政府船支不够,于是雇佣渔民的船运送囚犯,并按照装载的人数支付给船主酬劳。船主和渔民为了多赚钱,拼命的装载囚犯,每船超载3、4倍,因为拥挤及疾病传染,致使囚犯大量死亡,到达澳洲时多数船上的囚犯剩下不到一半。英国政府急忙调整制度:将原来按照装载的人数支付酬劳改为按照到达澳洲活着的囚犯数量支付酬劳,而死亡越多将扣除越多的罚金。制度实施后,死亡率由原来平均37%下降到了不足5%。

    这就是制度的力量,所以想良性的分权必须先制定好制度框架,告诉组织成员,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权利放到什么程度,标准是什么,底线是什么等。比如一家家具厂的老板,他给销售人员一个权利自由的空间——购买商品的客人要讲价,销售人员有降价15%的权利,更高的话就要请示上一级主管,上一级主管最多可以再降价10%,通常原则上不会再进一步降价,如果有特殊情况,销售人员或主管觉得有必要再降价,则需要请示老板。他们企业对顾客的原则是:“开心体验”具体细节上员工怎么给顾客“开心体验”让员工自己考虑。在分权上做到抓大放小,战略上规范,战术上灵活。

    2、文化

    制度决定了一个组织或个人的最低行为低线,而文化则引导我们走向更高的标准。对于分权性组织而言,建立软性企业文化,用文化与精神力量教育组织成员是一个有效的方式。涉及信仰与宗教的政府及武装组织极少发生分裂及内部矛盾,又高度自由,就是文化与精神的力量在团结着他们,具有深厚优良文化的企业其核心凝聚力也非常强。针对性的文化建立包括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使命、原则、长期目标等,让组织成员拥有责任感、使命感与归属感,从而降低分权带来的无法掌控的风险。

    3、监督

    设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防微杜渐,这是良性分权的第三点要素。在中国历史中,设置监督部门与职务的情况也很常见,自春秋战国即有司法及行政监督部门——御史台、监司、都察院。可见,再优秀的组织与个人也都需要监督,事前的监督比事后的追查要好得多,有效的监督机制可以使组织中的成员更加自律,从而形成风气,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欧盟是一个强大的经济同盟体,也是典型的分权结构,权利十分分散,但又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因为他们在建立之初就有严谨规范的制度约束,并且有共同的发展方向,相近的文化(宗教信仰与价值观)与有效的相互监督。他们分时,都是独立的个体,当他们相通时,又充分融合。

公司标志
编辑:诸葛长青
连天红 经营管理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