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案例:风筝式管理(3)

2010-03-28 11:12 来源:慧聪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权利分聚之辩二:分权的利弊

    分权的优势是可以快速有效地应对市场变化,部门或个人作为相对独立的个体,会有更高的工作热情与更智能的应变能力,在市场中会更加灵活的采取应对行动,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我们从现在全球的业务外包热潮中就可以看到分权的优势,因为业务外包本身就具有分权组织的结构特点——双方即有隶属关系特性,又是相对独立的个体,有独立决策与思考权利,又都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商业外包形式的成功可以让我们借鉴很多在企业管理放权方面的经验与方法。

    同为遭到西班牙侵略的北美游牧民族阿帕奇人便没有遭到和阿兹特克人一样的命运,从1528年开始,阿帕奇人与强大的西班牙侵略者顽强抵抗了200年之久,从未被征服。之所以阿帕奇人能够延续下来,就是因为他们在政治权力上是分散的,军事战略上也是分散的。他们没有一个中央组织,他们分散在各地,也都有各自的行动与决策自由,他们是由一个共同的信念“保卫家园,抗击侵略者”与一位精神领袖凝聚起来的。精神领袖没有行政权利,而是靠影响力来指引大家行动。在军事上因为没有中央政权与隶属层级的限制,行动非常灵活,对侵略者的一次袭击可能在A地策划,在B地组织,在C地实施,使敌人无法掌握阿帕奇人的准确动向。而单纯攻击其一点,即使取得胜利也不会影响阿帕奇人的组织整体,因此,西班牙人一直没能征服这个即团结又分散的族群。

    在生物界,猎豹、青蛙、蝙蝠等动物,很多时候都是靠肢体的本能来做出行动反应,比如猎豹,当发现猎物时,头脑还没有做出反应,身体就已经本能地向猎物扑去。很多动物捕猎或逃生的时候都是肢体先做出反应,因为等大脑做出分析判断后在给出指令,自己可能早成了天敌的美餐。

    分权虽然在应对市场变化等外部方面具有优势,但对于内部来说即存在一定的弊端,如行动缺乏协调,整体性差,向心力较低、对集体利益不够重视,各自为政,严重者甚至会叛变组织等。周朝在灭商之后分封了八百镇诸侯,各自都有极高的自主权,可由于过度分权,又缺乏掌控,各诸侯都为了自己的小利益,互相征战,吞并,导致严重的内耗,而且不考虑整体的利益,当有侵略者进犯时,都怕损失自己的实力而作壁上观,最终导致周朝的覆灭。虽然历史中有“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失江山”的典故,但更多的是分权与掌控不利的结果,试想,如果是一个中央高度集权的形式,即使戏弄臣子十次,臣子又焉敢不来?

    风筝式管理:风筝放线,收拉自如

    表面上看,分权更有利于企业发展与进步,但在实际操作当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分权倡导者提倡建立具有影响力的“精神领袖”,靠思想来领导团队,就像阿帕奇人一样。但这样依然承担着巨大的集权风险,因为这样等于是“精神集权”,当这个具有影响力的领导人离开,如果没有一个足够有影响力的人后补,缺乏层级制度掌控的组织将会更加混乱。

   历朝历代中央集权者都有对远离政权中心的边疆藩王们又爱又恨的无奈——边疆守将,距离首都太远,必须放权,但放出去又很难掌控,集权,行动缓慢;分权,天下大乱。千百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历朝历代的君王,也因此有了安禄山、吴三桂等封疆大吏的叛乱,也有了岳飞、袁崇焕这样的忠良遭致冤死。有趣的是,这样的情况在民主制度与民主文化较为科学进步的西方国家却很少发生。

公司标志
编辑:诸葛长青
连天红 经营管理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