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最初形象出现在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大约从周代开始,龙形的主要部分才确定下来,但龙的整体形象仍未确肯定,以至于名目繁多。到了汉代,龙又逐渐与皇权联系在一起,元明以后更有甚之;在民间,有龙生九子之说(图六○,六一)。 图六○ ![]() 图六一
由于艺人们的发挥创造,大量的动物外形都不同程度的龙形化了(图六四)。
除以上几种主要瑞兽之外,具有吉祥喻意的瑞兽还有许多,特辑录简说如下,以备考究:〔辟邪〕汉代以前又称翼兽。汉代与南朝陵墓前多置辟邪石雕。为古代传说中之瑞兽,形象似狮而带双翼,古代军旗、盾牌常用辟邪图案。在民间美术中,辟邪的造型常用于房屋建筑装饰,以避邪除灾(图六五)。〔天禄〕瑞兽之一(图六六)。一说:「 帝王陵前多为麒麟,并麒麟中双角者为『天禄』。」又《汉书·西域传》:「瑞兽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为天鹿(天禄),双角者为辟邪。」南朝帝王陵前有麒麟、天禄、辟邪等,唐代帝陵前多为天禄。〔角端〕《宋书、符端志》下篇:角端者,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明君圣主在位,明达方外幽远之事,则奉书而至。形象为狮身。独角、长尾、四爪、上唇特长(有的前伸,有的上卷),宋陵石雕有此形象。有的古籍称为「端端」,形象既不类狮,又不像虎,而为类似犀牛的有翼神兽(图六七)。〔天马〕本为汉代对西域良马的称呼,后即有带翼之马形(图六八)作品。 图六五 图六六
唐代亦称翼马,为最高统治者权威的象征,以示尊贵和祥瑞之意。唐建陵、乾陵翼马造象尤为杰出,造型与真实马形接近,双翼图案极富于装饰性。又《山海经,北次三经》载:「马成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神羊〕瑞兽之一。在吉祥图案中有:「三羊开泰」、「五羊开泰」等。羊自古以来即为吉祥的象征(图六九),「吉祥」之「祥」即由「羊」之转化而成,帝王陵前多有置神羊。广州市别名羊城,传说周夷王时,有五个仙人骑着口衔禾穗的五只羊降落楚庭(广州别名),把禾穗赠给州人,祝州人永无饥荒,仙人即隐去,羊化为五石。后在广州五仙观,曾塑有五仙五羊像,作谷神奉祀(图七○)。此外还有其它许多瑞兽,如佛教艺术中的白象、鹿、九尾狐,民间神话中的玉兔;吉祥图案中的蝙蝠、仙鹤及十二生肖瑞兽等等(图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