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兽图案概说

2010-05-16 08:17 来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中国古代图案艺术的早期形态,首先要数神兽图案与一般动物图案了。在上古时代,「禽兽多而人少」(《庄子·盗拓》),「人与禽兽居」(《庄子·马蹄》)。人们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如其毛;未有丝麻,衣其羽皮。」(《礼记·礼运》)先民们虽然受着凶猛禽兽的威胁;但却又从它们身上求得食物和衣料。因而能给人们带来益处的禽兽,便被人们视为神灵之物,具备着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受到崇敬。这样,有关动物的神话,以及有关动物的图画和图案也随之而产生。到了农牧经济和农业经济时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依然离不开动物,它们仍然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崇拜。千百年来,中国社会中,不论是统治者还是平民百姓,人们常把美好愿望寄托于善良的动物之神,以祈求平安、吉祥、幸福。魏晋以后,由于佛教文化的传播,人们精神世界里除了自然神以外,又增添了人格神——佛,有些动物神因此被冷落,但随着佛教艺术的兴起及历代统治者的提倡,另一些神异动物却流传得更广。
    历代岩画、陶塑、陶瓷器、石刻、石雕、画像石、画像砖及其它工艺美术品,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动物图案艺术遗产。尤其值得珍视的,是那些经中华民族创造、发展、综合而逐渐演化成的理想化的瑞兽图案。它们被赋予吉祥的寓意,且被广泛地应用于造型艺术和装饰艺术领域,至今仍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龙、凤和麒麟。
    中国传统瑞兽图案种类繁多。形象独特,艺术手法高超。这些富有深邃文化内涵的瑞兽图案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非凡的艺术才能和创造精神。它以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艺术形象,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
    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物和动物
    文化艺术起源于生产和生活。工具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在中国古代草原游牧文化地区,发现了多处新石器时代岩画点,〔一〕画面上多为动物题材(图一~图二)。

图一

图二

    它们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古代游牧文化地区先民的生活状况:他们以原始狩猎经济为主,注意的是动物,敬畏的是动物,力求驾驭的也是动物,动物与人休戚相关。牛、羊、虎、鹿等动物与自然状貌,以及人类与它们格斗的场面,很自然地描绘在岩画之中,我们今天能据之想像史前人类恢宏的生活情景,并观赏到远古动物的形象。原始社会时期,狩猎民族的装饰艺术以动物纹样为主。植物纹样极少出现。这印证了原始艺术研究者对狩猎民族美术特征的论断。

    〔二〕在中国中原地区,先民逐渐从原始狩猎经济向原始农业经济过渡之后,动物依然是人们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之一。陶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由原始时代进入文明史。在制陶工艺中,人的艺术才能得到充分显露。其中,动物形陶器与陶塑的设计和制作,表明了先民的塑造技术已达到较成熟的阶段,其造型设计开创了中国工艺设计的历程。在一些著名的彩陶器纹饰和玉雕作品中,出现了类龙形象及几种鸟形、兽形图案,此实为龙凤形象的前身(图三~图四)。这都说明原始人类生活与动物密切相关,人类对动物产生了既畏惧又崇拜的意识。

公司标志
编辑:王丽萍
连天红 图案寓意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