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主要由“广作”与“苏作”为主。广州为红木进口的最大口岸,材源充足,家具制作业非常发达。广作家具用材宽硕,不惜工本,出手阔绰。面芯多整板,少拼板,大料挖缺多,少拼攒,纹饰造型受西人影响较大,豪华气派。苏作家具则不然,苏州地区红木原料相比广州要贵得多,而人工却很便宜。因此苏作多以省料为先,精打细算,能省则省,决不浪费。在制作家具时,须对每块木料反复观察,尽可把纹理木质美观部位用在面上。且?漆上蜡打磨不上色,世有“清水货”之美誉。苏作芯板一般较薄,且多拼接,少有整板。腿足偏方材多,座面多编藤软屉,而广作很少见软藤屉。装饰题材多传统吉祥图案,极少西洋纹饰。《广志绎》云:“姑苏人聪慧好古,亦善仿古法为之。”苏作讲究造型与线条,长期保持明式的简约风格。 苏作比之广作来说多一点书卷气,少些市井味。这多少与苏作明式长年承传有些许关系吧。但苏广两作均为中国古典家具的精华。 红木家具需求增大普及加速后,市场化程度越益越大,批量生产自然形成,家具制作的共性亦自然显现。红木家具无法以黄花梨家具那样以文人个性化制作;更不能像紫檀那样精工细琢成为皇家极品家具。这是红木本身的质地和社会需求所无法担当和承受的。为了让更多的人接受,并占领更大的市场,红木家具制造者不得不清除个性,以降低制作成本。没有个性的艺术品是不会长期生存下去的,红木家具终于走完了中国明清家具的末端。 红木棋桌是一种专用桌子,多为方形,专供弈棋娱乐而精心制作。 此桌有而层套面,上面为活动的桌面,下棋时可揭去桌面,露出一方形可翻动的棋盘,棋盘划线上均用精细银质线镶嵌,极为精致悦目。棋盘下有一方形屉,用二板分成三个储藏室,里面存放棋具或纸牌等物。棋盘桌面四边用板料镶平。此桌立面四边均有活动暗屉一只,供弈棋或打牌时存放筹码和棋子。而一般棋桌在棋盘面对角设有方盒各一,活动装在方孔内,为放置棋子用。棋桌腿足为文武线呈面,浑洼对衬。折角桥梁及矮柱均饰双洼面,双洼中间夹起一阳线。立面均呈两竖三横的五个长方形空间,墙板起肚,浮雕开光阳线和各不相同的竹石配置纹饰。竹纹装饰盛兴于雍正年间,此后一直不衰。竹既可以言志,更能寄情,文人喜竹,因此文人清玩之雅器。其竹雕生动传神几可乱真。 棋桌在不下棋时可将桌面套盖罩上,平时亦可做书桌之用,官其为棋桌,因其具有弈棋的器具和功能,其实棋桌是一种包括下棋,打牌娱乐功能在内的多用途方桌。此桌用酸枝木精料制作,为清中期作品。 红木八仙桌为方桌中较大的一种,“八仙”指可供八人围坐,还有一种规格较小繁荣方桌则称为四仙桌。清代厅堂下面的大条几前,大都设置一件制作精到品位大气的八仙桌,两边置放一对扶手椅,显得很有气派。 此桌框平线下大倒棱起阳线,束腰稍高于通常桌子的束腰,中间两条长堆肚。束腰下有托腮,向外伸呈浑面状。牙板亦起浑呈洼堂肚,盘阳线卷云纹,边盘阳线直通足马蹄处。细看洼堂肚处为二木拼接,此苏作无疑。四腿足上部安十字?,使得桌面更能承重稳固。十字?工艺古老,多见于盘架等家具,桌设十字?甚为少见。 此桌造型明朗素爽,雄劲坚挺,是清代中期苏作佳器。 红木四屉书桌在南方称写字台,这种样式清中后期渐渐多起来。有的书桌抽屉增加,又分成架几样式的则称为搁台,还常带有踏脚。清代书桌制作用材以红木和榉木为多。 此桌为清代苏作形制。书桌无束腰,桌子呈四平面样式,桌面平镶三块石芯板,以木档间隔。扁方形腿足直落下接内翻马蹄足。四只抽屉一宇排列,两边二只抽屉略大于中间并列二只,中间两屉下安透雕花牙条。屉面外盘阳线直至马蹄足,内起堆肚,均装黄铜拉手,两边两屉装蝶形面叶,设上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