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家具造型(3)

2010-05-25 10:28 来源:仙游红木古典家具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酸枝亦称紫榆,孙枝。清代江藩著《舟车见闻录》记载:“紫榆来自海舶,似紫檀,无蟹爪纹。刳之器臭如醋,故一名酸枝。”清道光高静亭著《正音撮要》说“紫榆,即孙枝”。

    酸枝是热带常绿大乔木,主要产自印度、越南、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地区。我国广东、云南亦有产出。酸枝木色有红酸枝、黄酸枝,白酸枝之分,一般以色红油重,结构稠密,性坚质硬的印度出产的酸枝为佳,泰国和缅甸及我国南方所产次之。白酸枝其实并不是白色,只是颜色浅淡而已,上蜡打磨之后仍呈红木本色。酸枝明显特征在其紫红色中带有深褐或黑色的条纹,纹理清晰多变,木质坚硬而重,入水即沉。经打磨光泽润滑,抚之细滑清凉,极似紫檀,凝重古穆。

    酸枝木在清代为红木家具中用材最好的木材,且用量极大,传世家具不少。

    酸枝木在各地有不同称谓,北方称之为红木,台湾称为檀木,海南称荔枝母,广东又称作酸枝,上海则称其为老红木。

    花梨即新花梨,是区别于黄花梨即老花梨木而称。此种花梨是一种阔叶高于乔木,树高达30多米,直径亦达1米,因此花梨多大料。在印度、缅甸,老挝及南洋诸岛均有铲除,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也有出产。与老花梨木相比:木纹较粗,纹理多呈直线,木质也没有老花梨硬。据《博物要览》记载:“花梨产交广溪峒,一名花榈,叶如梨而花无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做器具,桌、椅,文房诸器。”此种木材北方称之为老花梨,为区别黄花梨,而上海称黄花梨为老花梨,称此花梨为新花梨木,亦有一种花梨被称为“香红木”。现在从海外进口的花梨大都是这类品种。

    花梨品种很多,产地亦不同,但材质相差很大。印度花梨质地细密坚硬分量重,是花梨中上品,泰国缅甸等地产花梨木纹粗疏,硬度与分量都不及印度花梨,而巴西花梨则更为次之。上海所称香红木者木质疏松,棕眼散而浮大,分量较轻,不沉水,其实是一种更为粗劣的花梨木。

    酸枝与花梨是清代红木两大主要用材。花梨纹理交织清晰美丽,虽质感上与黄花梨有明显差别,但其纹理构造与酸枝非常近似,但又极易区别。如将两者对比则酸枝木质肌理的变化相当清晰明显甚至坚硬有力;而花梨木质肌理的演变则给人以文静柔和之感。

    明式家具基本以黄花梨、紫檀,鸡翅木,铁力木等四大著名硬木为主要用材。这些高级硬木,材质坚硬,色泽与纹理自然华美。

    黄花梨木质纹理细密,橙黄色如琥珀,玉质感强,其纹如行云流水,飘逸动人,为硬木家具首选用材。紫檀木坚实紧密,分量与硬度为硬木之最,色呈紫黑色无疤痕,成器静穆雍容,令人肃然起敬。鸡翅木纹理美丽独特,无可比拟。铁力坚实硬重,淳朴古拙。这四种木均受到古人宠爱,黄花梨和紫檀更被视为世界顶级家具用材。

    明清时期,使用硬木家具已成时尚,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贵黄不贵黑,黄花梨自然受到明代文人雅士的大力推崇,他们利用木材的自然特征,设计参与制作家具,多以实用为主,线条简洁流畅,从而使黄花梨为代表的明式家具多见于明晚期至清早期。

    清人贵黑不贵黄,喜豪华富丽。紫檀木色深沉,极为清皇室宠爱,紫檀因此成为清式家具用材首选,制作多精雕细琢,存世多为宫廷器物。清中期后由于紫檀紧缺,皇室要求各级官吏所见紫檀悉数上交皇室,民间不得私置。

    清中期,黄花梨,紫檀、鸡翅木等极度紧缺之后,红木开始大量进口,并被广泛使用。红木作为与紫檀最为相近的色质,正符合清代追求贵黑不贵黄的家具制作时尚,且红木质地坚硬,成器后色泽含蓄华贵,沉穆古雅。

    红木分量适中,比黄花梨、鸡翅木重,但较紫檀木轻。红木纹理华美多变,其色与紫檀近,但较紫檀木轻。红木纹理华美多变,其色与紫檀近,但较紫檀光泽略暗,颜色稍淡,质地细密程度亦略逊色,不细看会以假乱真。红木硬度比黄花梨高,但其韧性差,不易雕,其纹理有的与黄花梨相近而不易区分。红木硬度高,但性大且脆,遇干湿冷热容易引起变形,雕刻不易过细,与紫檀的精雕细琢不可相提并论。

    红木因其产量丰富,货源充沛,清代工匠在制作红木家具时,只取其纹理质地精致部分,疵劣粗材决不使用,因此作工精细,造型优美的红木家具亦不失为名贵的硬木家具。

    清代家具中,红木家具最为常见。红木家具价廉量大,颇受世人欢迎。上至皇室官府,下至平民百姓无不知晓红木家具。红木家具从此成为硬木家具的代名词一直流传至今。传世的红木家具数量要远大于黄花梨、紫檀,鸡翅木、铁力木等传世家具的总和。

    清代中晚期,红木家具普及朝野,成为硬木家具的主要角色,越益为世人接受且倍加关爱,并成为显示主人地位身份与财富的象征。这种高贵与普及是红木家具自身始料不及的,其后世影响之大,知名度之高,远远超过了黄花梨、紫檀等硬木家具。

公司标志
编辑:珏阗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